小皇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章 收复汴京,建立“中华正朔”!,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小皇龙,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风起云涌之间,真正的逐鹿天下之战,已然拉开帷幕……

【中原定鼎,天下归心】

自“中原大会战”大胜、“汴京光复”之后,赵信所率靖汉军已成天下共仰之师,兵力扩充至十五万精锐,控制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大片疆土。百姓归心,士绅投效,儒林称颂,连原属金国、西夏的旧部也纷纷遣使来降。此时,忽必烈退守河北,虽元气大伤,但仍占据大都、燕云十六州等地,且有蒙古诸王支持,誓死不退。赵信心知:

“忽必烈虽败,然其根基未毁,若不能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恐遗后患。”

“欲灭胡虏,须先取洛阳,再进关中,直捣长安,断其西援之路。”

于是,他召集文武重臣,在汴京召开“御前军事会议”,提出战略目标:

“先取洛阳,再夺潼关,继而进取长安,彻底瓦解元廷西部防线。”

众人皆表赞同。一场决定华夏命运的终极之战,悄然拉开帷幕……

【首战洛阳,天命所归】

洛阳,乃中原古都,地处黄河与洛水交汇之地,为南北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城。此地由元将阿术之侄阿鲁罕驻守,兵力约三万,依托山势设防,易守难攻。赵信亲率十万大军,分三路合围:

东路:岳家枪营为主力,配合白耳重甲兵,强攻东门;

西路:白耳骑兵绕后,切断敌军粮道;

南路:白耳斥候潜入城中,策反守将内应。

战斗持续半月,东路军正面压上,西路军成功封锁补给线,最终在一次夜袭中,白耳骑兵突入城内,斩杀阿鲁罕,城破。

“洛阳光复!”

消息传回汴京,举国欢腾。赵信亲自入城,设坛祭拜历代忠烈,并发布告示:

“洛阳既复,中华正朔再起,愿天下义士共襄盛举!”

百姓夹道欢迎,士绅纷纷前来投效,洛阳迅速恢复秩序,成为靖汉军西征的战略基地。

【突破潼关,挺进关中】

洛阳既定,赵信下令继续西进,目标直指潼关——连接中原与关中的咽喉要道,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潼关由元将张弘范镇守,兵力两万,据险而守,地形极为复杂。赵信采取“声东击西”策略:

岳家枪营佯攻正面,吸引敌军主力;

白耳斥候探明小道,绘制暗道图;

白耳骑兵夜间突袭,从侧翼包抄敌军后方。

经过一夜激战,靖汉军成功夺取潼关,张弘范率残部突围,被白耳骑兵追击百里,终被俘斩。

“潼关既破,关中门户洞开!”

此战之后,靖汉军正式踏入关中腹地,威胁长安。

【剑指长安,天下震动】

长安(今西安),为西陲重镇,历代王朝都城,战略意义重大。元廷在此布下重兵,由太子真金亲自坐镇,兵力五万,意图坚守待援。赵信并未急于攻城,而是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

派遣白耳斥候散布“靖汉军乃天命之师”的传言,动摇敌军军心;

切断渭水粮道,封锁敌军补给;

岳家枪营列阵于城外高地,日夜轮番施压;

白耳骑兵游走周边,骚扰敌军巡逻队。

月余之后,城内粮尽,士卒哗变,真金被迫弃城逃往陇右。赵信率军入城当日,百姓焚香迎接,百官跪拜,史称:

“长安回归”

他在皇宫太庙举行隆重仪式,遥拜历代汉唐帝王,并宣布:

“自此而后,长安为靖汉陪都,名曰‘西京’,以示我复兴中华、逐鹿天下之志!”

同时,他发布诏令:

“凡愿弃暗投明者,皆可留用;助纣为虐者,必依法处置。”

此举稳定民心,赢得士族支持,靖汉政权声望达到顶峰。

【尾声:最后一战,问鼎天下】

站在长安城头,赵信遥望北方,心中豪情激荡。

“昔日我不过一介寒门少年,今已横扫江南、饮马黄河、收复汴京、占领长安。”

“忽必烈虽退守大都,然其仍有残兵,尚存顽抗之心。”

“但我赵信,誓死不悔,必将踏平阴霾,还我河山!”

“这一战,将是‘靖汉—元廷’的最后决战,胜,则山河重归;败,则万劫不复。”

风起云涌之间,真正的“天下统一之战”,终于拉开帷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数据心跳:冷血继承者的失控代码

加菲渡渡

权臣偏宠掌上娇,重生真千金杀疯了

松花酿酒

七零老太杀疯!不孝子全家求放过

墨镜小黄鸭

人在海贼,我与赤犬志同道合

半只龙虾

受辱三年重生,渣夫求我高抬贵手

无根花

古怨镜

吉星高照爱建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