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茫茫粒米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9章 会试,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乡试被称为秋闱,会试被称为春闱,两者的考试方式、流程完全一样,都是考三场。

由于会试的重要性,其同考官是乡试的一倍,达到十五、十六人之多,到嘉靖后期固定为十八人,人称十八房。

而且会试有一个不同之处,会试主考官除了出题之外,还会自己根据题目写四书的小作文,然后发给同考官,让他们阅卷时以此为模板挑选试卷。

但是,嘉靖二年完全不一样,这一科的四书考题,是嘉靖亲自出题。三道四书题,其中两道出自《中庸》,一道出自《大学》。

乡试、会试都没有偏题怪题小题截搭题,而是从四书中选一大段几十上百字,有明确而且完整意思的句子为题。

《中庸》、《大学》讲如何通过学习、实践来提升个人修为,主旨是认识论。毛澄认为嘉靖从这两本书中选题,明显是想传递什么言外之意。他为了写范文又抓断了不少头发。

本科考生人数四千余人,最后确定录取四百一十人,南北中三榜平均录取率百分之十。这个录取率远高于乡试,所以说“金举人银进士”是有道理的。

这四百一十个中式举人名额当中,中榜五十人,北榜一百二十人,剩下二百四十人是南榜的。

考生二月六日进场,领了号牌,按南、北、中榜各自进入不同的考棚。七日开考,二月十三日才考完第三场。四千余份共数万张试卷弥封、誊录、对读完毕送入同考阅卷官的房中,基本就是二十日左右了。

按《大明会典》规定,二月二十七日填榜。填好正榜后,便张挂在礼部,会试榜也叫做甲榜,乡试榜叫乙榜。

这中间阅卷、排名的时间只有七天,可想而知阅卷官的工作量是如何大。因此,对于拟诏书、制诰、判决之类的公文写作,以及诗歌、历史、策论,阅卷官根本不会看。

拟诏、制诰、判决等都有固定的公文格式,在套话的空白处填上事由、人名、结果就行了;如果能过会试,殿试就只考策论,那才是显出考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为了节约时间,五经的同考官早早就约定了每一房里面,南、北、中三榜中式举子的人数。

在考生枯坐考棚写小作文时,考官们在后院喝茶聊天。

考官被封闭期间,伙食很好。考官们这个时候最轻松。

杨慎非常谦虚,过来跟张潮打招呼道:“张前辈,我是第一次当同考官,请教一下?”

张潮连说不敢当:“状元大才,我啷个敢说指教!我们去走走消食?”

两人起身出了后院的饭堂,来到一处庭院中,杨慎道:“张前辈可得留心礼房送来的中榜试卷!”

张潮点点头道:“没有问题,那王宠的礼经解读我也看过!只是广西云南贵州的士子才俊亦有很多在南京国子监读书的,他们的文章思路观点完全是江南风格,只怕不好分辨。”

杨慎笑了一下道:“科举本来就是七成靠运气。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之低昂而已!我听说曾有一个阅卷官,把送到他房里的卷子,闭眼从中随机抽取,抽到的就打圈通过,不也没有人说什么,这就叫老天让他们中!”

张潮迟疑道:“但是我辈当年亦是十年寒窗,考试时也希望考官兢兢业业,莫使自己心血付诸东流。”

“那苏州名士文徵明,屡试不第,不也没有办法?最后还要靠江南官宦推荐才以贡生身份入我们翰林院,过段时间他就会来北京。

你再看看我。当年我第一次参加会试,王鏊相公任主考官,却不小心把我的试卷烧了,耽搁了我三年,本来那一科我就应该中状元的!”

说到这里,杨慎站在庭院中,看着碧蓝无云的天空喃喃自语道:“此天意也!殆非人力所为!”

二月十三日。顺天府贡院大门打开,吐出一群群蓬头垢面精疲力竭的考生。在锦衣卫的目光下,考生的试卷被送到后院的工房由工人弥封起来。

弥封过的试卷被编上号送到书房。书房里有从各衙门调来了数百名书手,他们用朱笔把考生的每张试卷仔细誊录一遍。

誊录完毕后,书手们还要把自己手上的朱笔试卷读一遍,有人拿着考生的墨笔试卷在旁校验,如果书手誊录有误,就必须要刮擦、涂改错字。

大明的读书人都必须学会修复技术。他们随身带着纸浆和毛刷、瓶子、刀子、剪子、炉子等工具。当卷子出现错字,他们会将错字挖去,均匀地撒上纸浆补起来,再用烤炉烘干。

二月二十日,完成校验流程。朱笔誊录过的试卷被送进一个一个的经房。

每个经房里都有一名同考阅卷官,中式举子称他们为“房师”。

和乡试差不多,《春秋》与《礼经》也各自只有一房。

正如大明体制是主官一言堂,乡试、会试主考官有一个巨大的权力,那就是搜卷。当主考官看到阅卷官送上的试卷水平不怎么样,主考官可以去阅卷官房中,翻阅剩下的试卷,然后带走自己认为好的。

但是这种行为是当众打阅卷官的脸,除非是乡试主考官才可能这么做。乡试同考官都是从不同县里抽来的教谕,其身份与北京朝廷来的主考官天差地别,而且考完后大家一拍两散,同考官与主考官、同考官之间从此一生再不相见。所以湛若水主考南直乡试就搜了每个同考官的卷子。

但是会试主考官不太可能搜卷。所有的考官出身差不多,而且大家出了贡院大门还得经常见面。主考官敢得罪同考阅卷官的话,极有可能当场被阅卷官暴打,监考御史极有可能只当没看见。

礼房的同考阅卷官是张潮,四川内江人,跟李充嗣同乡。他事先被杨廷和交代过要废掉什么类型的卷子,杨慎也同为阅卷官,两人组成双保险,确保黜落杨植。

张潮决定看先经义试卷,再看四书试卷。

主考官毛澄出的礼经考题原文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乡试会试的题目就是这样的一整段,所以考生往往更难答。小题怪题偏题考急智、考牵强附会,但是大题才检验考生是否能完整理解、阐述经义。

礼经之所以难,因为华夏的礼就是法,礼经就是华夏的法哲学原理。华夏观察天文、气象、山川等自然环境的变化,推导出个人的饮食作息、农耕工业、娱乐体育要顺应天时,乃至部落、国、天下的动员、战争、祭祀等社会性活动,都要与自然环境相一致。

所以礼经相当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礼经》中不但有很多内容讲天文、农时、人体生理卫生,还有很多内容讲社会组织应该如何规划设计。现代人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华夏把男女爱情婚姻看成社会行为,要对社会负责,而不是所谓的私行为。

所有的考官都不明白为什么毛澄出这个礼经题。因为这段话,读书人非常熟悉,甚至于包括芸芸众生。

“越是出考生耳熟能详的题,越能考出考生的水平!”毛澄如是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甜撩心宠

冷亦蓝

手持大女主剧本

澜澜语

调任汉东后,压亮平灭瑞金!

玖酒酒9

快穿后普通人被金手指带飞了

南荒的兔子

校草今天嘴硬了吗

予西慢

寒假打工造战机,国家供你当祖宗

穿越时空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