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吃饱了撑的
如风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2章 吃饱了撑的,四合院:拒秦淮如,我不当血包,如风云,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对王家村不太熟,也没认识的人,所以看到这几个小孩,本来就是想打听点消息。
“好看的碗和罐子?你是说那种有彩色花纹的吗?”
大柱想了想,问了一句。
宋飞宏眼睛一亮。
这一趟来收古董,看来真有希望!
“你能带我去看看吗?要是有好的,我出钱买。”
宋飞宏压住心里的激动。古董这东西,经过几百年流传,到处都有可能,村子里有这种东西,八成是真的。
“比鱼贵吗?”
大柱两眼发亮,盯着宋飞宏问。
宋飞宏笑了。
“当然比鱼贵,而且贵多了。”
“我家有一个,是我捞鱼时从河里捡到的,走,我带你去我家。”
大柱穿上破洞的短裤,带头往村子走。
他上了路基,看到一辆停在上面的自行车,眼睛一亮,看了看,然后坚定地朝家走去。
“这就是大人说的自行车吧。”
“看起来真气派,真想摸摸!”
和大柱一起抓鱼的两个小孩没跟上来,只是远远地看着宋飞宏的自行车,不停地感叹。
在大柱的带领下,宋飞宏很快就到了一间老瓦房。
瓦房是三间连在一起的,门口是一块泥地,边上有个木头做的笼子,里面养着两只灰兔子。
瓦房门口坐着一位年迈的老人,其他人都不在。
宋飞宏知道,现在乡下人不像城里工人那样,每个月能领固定口粮,乡下人都是去生产队挣工分吃大锅饭的。
像这位年纪这么大的老人,肯定不会去挣工分,所以就留在家里了。
大柱家养了两只兔子,但在这个年代,养兔子的人家才是真正穷得叮当响。猪、牛、羊、马,还有鸡鸭这些家禽,养起来都要吃粮食,现在人都不够吃,哪来的余粮喂这些牲畜。
只有兔子光吃草就能长得肥,一点都不浪费粮食,而且兔子一窝能生好几个,产量高,所以王家村家家户户都养几只兔子,到了过年的时候,就宰几只兔肉,改善一下伙食。
宋飞宏看着这一切,什么也没说。
随着时代进步,生产力提高了,制度也更好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农村才能真正变样,大家的生活水平才会慢慢提升。
他从后世穿越过来,知道以后国家有多强大,老百姓生活有多好,心里不免有些感慨。
“叔叔,这是我爷爷。”
大柱的话打断了宋飞宏的思绪。
“呃……大爷您好,身体还行吧?”
宋飞宏回过神来,赶紧打招呼。
“挺好的,挺好的。你是城里来的知识青年吧?我带你去找村长。”
老人一看宋飞宏的打扮,就知道他是城里人。现在知青下乡很热闹,王家村也来了不少,所以王大爷直接把他当成了来插队的知青。
“大爷,您误会了,我不是来插队的,我是来收购点东西的。”
宋飞宏用了易容卡,不怕别人认出来,直接说明了自己的目的。
这年头,私下买卖很容易被当成投机倒把,所以要是不是公家的人来收,村里人一般都不太欢迎。
宋飞宏这话一说,王大爷的表情立刻变了。
“爷爷,我下河捉的鱼,他全买了。您看,这是他给的一块钱。”
大柱兴奋地跟爷爷说。
王大爷说:“大柱,这事别到处说,还有别人知道吗?”
“还有狗蛋和强子,我们一起捉的鱼,总共卖了三块钱,我们三个一人一块。回头我去跟他们说,让他们把话藏在肚子里,别往外说。”
大柱毕竟年纪大一点,立刻明白爷爷的意思。
“年轻人,你还要买什么?我们王家村没什么私人物资,粮食什么的,都归生产队管,没多余的。”
王大爷年纪大了,脑子可不笨,河里抓的鱼哪能值三块钱?宋飞宏这么大方,肯定有别的目的。
但他猜不透,所以说话就带了拒绝的意思。
“大爷,我不收粮食,也不收别的东西。我就是个喜欢老物件的人,到村里来是看看有没有老一辈留下的旧东西,想买两件带回去玩玩。”
宋飞宏笑着说道。
“老物件?你是不是说古董?我们村以前确实有些老东西,但前些年不少商人和官府的人都来收,早都拿光了,你现在来晚了。”
王大爷还是挺戒备的,村长三天两头让村民学新政策,严禁买卖倒卖,一旦被抓到就定为投机倒把,轻则挨批,重则坐牢。
他一听宋飞宏要买老物件,就以为他是专门倒卖古董的。
“爷爷,我上次在河里捞到一个瓶子,您不是用来腌咸菜了吗?那个瓶子是不是老物件?”
大柱对宋飞宏挺有好感,听爷爷说没有老物件,还以为爷爷忘了,就提醒了一句。
“你个小崽子懂什么?”
王大爷训了他一句。
“大爷,我看你是担心什么,放心吧,我收老物件主要是怕它们被毁掉。现在城里查得严,说不定哪天乡下也跟着查,如果您家有,不妨卖给我,我一定好好保管,这可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能留几个是一个。”
宋飞宏说的是实话,作为穿越过来的他,知道这几年会有很多老物件被破坏,如果现在能收起来,不管以后怎么处理,总比毁掉强。
王大爷神情有点缓和,“你真这么说?”
“当然是真的,不然我跑这么远来,干这种危险的事,难不成吃饱了撑的?”
宋飞宏自嘲地笑了笑。
“那行吧,我去拿那个瓶子给你看看,但你得保证不是从我家买的。”
“我答应您。”
王大爷慢慢走进屋里,折腾了十几分钟,宋飞宏就看见他抱着一个青花瓷瓶出来,瓶口还粘着几片咸菜渣,显然是用来腌咸菜的。
宋飞宏虽然没专业的鉴定知识,但前世看过不少古董节目,多少也学了些皮毛。
按理说,以他的这点水平去收藏古董,就跟个傻子一样,肯定被人骗。
但这个年代不一样,民间流落的古董还不少,而且乡下人朴实,应该不会骗他。
再加上这个青花瓷瓶不管是样式还是颜色,都让他眼前一亮,宋飞宏看了一眼就喜欢上了。
“大爷,这个瓶子我买了,您说个价吧。”
宋飞宏直接说道。
宋飞宏最后以二十块钱的价格把那个青花瓷瓶收了过来。
二十块钱,差不多是城里工厂学徒一个月的工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