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皇帝挖坑,算计太上皇
天官青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1章 皇帝挖坑,算计太上皇,大宋:朕不卖国,金狗你急什么,天官青龙,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皇帝杀李邦彦、张邦昌后,显露出强硬手段,更是御驾亲征,轻松应对太上皇夺权的事情。
皇帝的能力不一般,能驾驭武将。
这是李纲同意的原因。
皇帝在进步,他不能一直拖后腿,要跟上皇帝的变化。
赵桓满意的点了点头,微笑道:“诸卿赤胆忠心,朕心甚慰。”
“至于说朝野沸腾,舆论哗然,乃至于有太学生叩阕,或者文官集体到宣德门外叩阕,也没什么担心的。”
“叩阕闹事,是真的为国为民吗?不是的,是背后有人煽动。”
“抓住煽风点火的人,自然能解决。”
“这一次种公担任枢密使的消息传出,一定会有人跳出来,这是避免不了的,也是大气候大环境决定了的。”
“朕就看一看,谁会旗帜鲜明的反对朕。”
“大宋要崛起,要革新,只能是和朕一条心的人往下走。”
“凡是不愿意跟上朕脚步的人,就只能斟酌使用,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现在的政事堂,有诸公同行。待将来,朕希望还有诸公同行。”
此话一出,李纲、吴敏和徐处仁都神色肃然,清楚了皇帝的决心。
这是一场大考!
如果有文官搞叩阕,或者是太学生参与,要搞大声势,凡是参与的人,这辈子就悬了。
李纲拱手道:“臣自当追随陛下。”
徐处仁正色道:“圣君在朝,臣自当为王前驱。”
吴敏道:“臣绝不会掉队。”
三人都清楚事情闹大的影响,却更希望大宋崛起,奠定盛世的时候,他们也能名留青史。
赵桓吩摆手:“种公担任枢密使的事情,政事堂通知下去,你们三个宰相不需要对外表态。看下面会有什么议论,让舆情先飞一会儿。”
“臣遵旨!”
李纲等三人回答,齐齐告退。
赵桓看向一直旁观的种师道,嘱咐道:“种公,这期间或许会有压力,更有诸多的非议,请种公放宽心。”
种师道回答道:“陛下知臣,臣忠陛下,不担心。”
赵桓点了点头,让人拟定诏书,盖章用印后递给种师道,才让种师道退下。
大殿中,只剩下赵桓一人。
赵桓也在思考,种师道担任枢密使拜相,外面舆论哗然,必然沉渣泛起。
太上皇会行动吗?
之前隐忍不发的赵构,乃至于一直闭门不出的郓王赵楷,会不会借助这一次的事情跳出来?
戏台搭好,等着这些人出来唱大戏。
赵桓想着诸多的脉络方向,仔细梳理后,把朱伯材喊来安排一番。
朱伯材听完后神色严肃,保证皇城司会全力运转,盯着东京城的风吹草动。
朱伯材离开后,赵桓朝龙德宫的方向看去。
他倒是希望赵佶跳出来,才能再次削弱赵佶这个太上皇的影响力,再道一声:“父皇,你太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