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秋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章 欲将心事付瑶琴(5),彘仇,青木秋桑,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须臾,一位着灰色僧袍,双目炯炯的老僧健步而来,看到门外等侯的三人,径直走到吴王李恪之面前,朗声说道:“贵人驾临,老纳未能远迎,还望恕罪!”李恪之连忙施礼道:“不敢,今日得见高僧,当属三生有幸。”俩人寒暄完毕,吴王李恪之留下两个随从,随法云和尚进入方丈室内。
已有小沙弥奉上香茶,李恪之轻抿一口,法云大师已开门见山问道:“不知贵人前来,所为何事?”李恪之闻言起身作揖道:“听闻寂了大师在此,在下奉命求见,还烦请高僧代为引见。”法云闭目转动着手中的佛珠,半晌才道:“老衲定当通传,只是…寂了大师本就素不见客,眼下正闭关着说,不知几时才能完成?一切都要看因缘际会。”李恪之从怀中取出一枚龙形玉佩,小心翼翼的交与法云方丈,说:“此乃寂了大师故人之物,还请高僧转呈”。
法云接过放置袖中,又叫来寺中管事的僧人法一,说:“此长安贵客,当安排入住西院,一切供给,都按寺中最高规格。”他又转头对李恪之道:“寺中简陋,贵人请住下,可自便在寺内各处游玩。安心等侯老衲这边的消息。”李恪之称谢告辞,随着法一和尚并赵霄李忠一起往西院住下。
寺中后院一间清幽的禅室内,寂了大师正在闭目打坐,宽大的僧袍让他恍若泥塑,神态安详,雪白的长眉下脸颊微凹,更显骨骼清奇。他十岁剃度出家,现下己是九十多岁的高龄,一生致力于钻研佛学,精通医术,相面预言之术尤为罕见,更是让世人趋之若鹜。他不堪其扰,方云游四方,居无定所。这次从西域回来,到了五台山整理好手稿译文,然后一路向南,直至蓬莱。
暮鼓声响,寂了大师徐徐睁开眼睛,沉思了片刻,起自走至案前,案上文稿堆积如山。小徒弟星越进来奉茶并整理书稿,天光渐暗,寂了大师信步走出屋子,忽听法云方丈在院外求见,俩人会心的微笑,见面并未进房落坐,而是一起向寺后凌云阁而去。
凌云阁三面悬崖,只一条台阶曲折陡峭直通云端,寂了大师在前,法云方丈随后,俩人健步如飞,衣袂飘飘,转眼之间就登上了阁顶。此时新月初升,光华如水,寂了大师沉声道:“世事如梦,老衲此来五台山,叨扰贵寺,本欲闭关着书后再游神州,怎耐收到故人之托,还请方丈代尽地主之谊。”法云方丈微怔道:“可是长安贵人?”寂了回头微笑道:“是早年一位旧友的孙女,自晋阳而来。”法云方丈自袖中拿出玉佩笑着呈上说:“看来佛门非净土啊,今天已有一位长安贵人来到寺中求见,老衲正待替你谢绝,他拿出此物让转交与你,老衲见此物非凡品,才不惜扰你清静前来相见。”
寂了接过玉佩,触手温润,龙形图案活灵活现,他叹口气道:“二十年了,见物如见其人,还是贪、嗔、痴所欲。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非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罢了,天意如此,人心使然,既来求见,也当是还了老衲的红尘俗愿。三天后此时,就在此地相见吧。”法云方丈点头应允,俩人凭栏远眺,群山寂然,所见万物都笼罩在迷蒙的月色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