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巡视四方,亲察民情,推动基层治理改革
小皇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1章 巡视四方,亲察民情,推动基层治理改革,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小皇龙,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若我不知民间冷暖,何以为天下主?”
“真正的帝王,不在朝堂之上,而在百姓心中。”
一、首站:关中旧地,重振农耕
赵信第一站前往关中,这里是昔日秦汉之地,战乱之后百废待兴。他在田间与老农交谈:
“你家几口人?种了几亩地?”
“收成如何?税赋是否合理?”
老农跪地叩首,眼中含泪:
“多谢陛下关心!”
“只是去年干旱,赋税仍按旧例,实在难支。”
赵信当场下令:
免除该地一年税赋;
派遣工部官员修筑水渠;
设立“灾年缓征”制度,确保农民不至于破产;
回宫后,他召集尚书台:
“从今往后,地方官每年必须上报‘民生实录’。”
“若有虚报瞒报者,严惩不贷。”
二、第二站:陇西故土,安抚边疆
赵信回到陇西,这里是他的根基所在,也是多民族聚居之地。他亲自拜访羌族首领:
“你们愿意与我共治此地吗?”
首领答:
“我们愿守和平,不愿被欺压。”
“若能公平交易,互通有无,我们愿效忠朝廷。”
赵信欣然答应,并提出三项承诺:
设立“边贸司”,专责与少数民族贸易事务;
推行“互市制度”,保障边境稳定;
允许少数民族自治,但需接受中央派遣的监察使;
此举不仅稳定了边疆,也为陇西王朝赢得了稳定的马匹来源与军事支持。
三、第三站:彭城新地,整肃吏治
赵信巡视彭城,发现地方官吏腐败严重,甚至有人私吞赈灾粮款。他在当地设“御史台行署”,亲自审理案件:
“你们食国家俸禄,却害百姓生计。”
“今日不罚,何以服众?”
最终,处斩三名贪官,罢免七名庸吏,并张贴告示,公示其罪状。百姓闻讯,纷纷前来叩拜:
“陛下圣明!”
“我等再不怕无人做主!”
赵信随即下令:
推行“御史巡查制”,每半年由中央派员巡视地方;
建立“举报箱”制度,鼓励民众揭发贪腐;
实施“官员考核制”,依据政绩升降赏罚;
四、第四站:汉中要道,修建驿路
赵信视察汉中,发现交通不便,军需调运困难,影响边防稳定。他召集工部与兵部官员:
“我要一条直通陇西的驿道。”
“不仅要快,更要稳。”
于是,启动“大统驿道工程”:
由工部牵头,征召流民参与建设;
在沿途设立驿站、粮仓、哨所;
实行“轮班制”,确保工程进度;
林豹不解:
“陛下为何如此重视道路?”
赵信笑道: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只是军队。”
“更是它的连接力。”
五、第五站:齐燕旧地,推行教育
赵信抵达齐地,发现当地文风鼎盛,但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他下令:
在各县设立“义学”,免费教授识字与律法;
招募儒士担任教师,提供俸禄;
设立“举贤令”,鼓励推荐本地才俊入仕;
张良建议:
“陛下此举,将使寒门子弟有机会出头。”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赵信点头:
“我希望将来,无论出身,只要有能力,皆可为国效力。”
“这才是真正的‘开平盛世’。”
六、巡视归来:推动全国性改革
巡视归来后,赵信在临洮皇宫召开大会,宣布一系列新政:
1.
《大统民生令》
各地每年必须如实上报农业收成;
遇灾年自动减免赋税;
地方不得私自加征苛捐杂税;
2.
《大统吏治法》
所有官员必须接受定期考核;
贪污受贿者一律革职查办;
官员子女不得经商,防止利益输送;
3.
《大统教育纲要》
全国设立“义学”,普及基础教育;
推行“科举试选”,选拔人才;
教授内容包括:识字、算术、律法、道德;
李昭奏道:
“陛下此举,可谓万世之基。”
“从此以后,陇西王朝,不仅是武力之邦,更是文明之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