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讲武堂二期,军官进阶之路
小皇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章 讲武堂二期,军官进阶之路,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小皇龙,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宣和三年二月初五,睦州讲武堂旧庙。春雷初响,万物复苏。赵信站在讲台上,望着台下一百名身穿新制军官袍服的学员,目光坚定。他们,是经过层层选拔、从第一期学员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讲武堂第二期正式开课。
这不仅是一次教学升级,更是赵信军事改革的重要一环:
从“能打仗”的士官,到“会指挥”的军官,再到“懂战略”的将领——这是他要打造的现代式军官体系。
【背景驱动:初级军官已成规模,但缺乏高层统御】
随着第一期学员结业并分配至各营担任伍长、队长,白马义从的基础指挥链已初步建立。但在实战中,赵信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基层军官虽能带兵,但难以独立判断战场形势;
各营之间协同作战效率不高;
缺乏能够制定战术计划、调配多兵种配合的中级指挥官;
“我们不能只靠我一个人想。”他在一次军议会上说道,“我们要让每个军官都能独当一面。”于是,他做出决定:
启动讲武堂二期工程,专门培养中高级军官,强化战术策划、多兵种协同与战场指挥能力。
【课程升级:从“技能型”到“策略型”军官】
相较于第一期注重体能、基础战术与纪律教育,第二期课程更加强调“指挥艺术”与“战略思维”。
1.
战术指挥
多兵种协同作战原则;
战场地形分析与兵力部署;
应对敌方伏击、包围、反突击等战术手段;
2.
战役推演
使用沙盘进行大规模战斗模拟;
分析历史着名战役(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学员分组扮演敌我双方,进行对抗演练;
3.
情报与后勤
如何利用军情司提供的情报制定作战计划;
粮草调度、行军路线规划;
战时物资管理与补给线维护;
4.
组织与领导
部队编制与指挥系统构建;
士气激励与心理战技巧;
军事会议主持与命令下达规范;
赵信亲自授课,并邀请讲武堂第一期优秀毕业生参与助教工作,形成“传帮带”的教学机制。“你们现在不是普通士兵了。”他在开班仪式上说道,“你们是未来的将军,是白马义从真正的脊梁。”
【选拔机制:精英化培养,淘汰率提高】
为确保教学质量,第二期学员的选拔标准更为严苛:
1.
推荐 + 实战考核
必须由营主将或上级军官推荐;
提交至少三次实战表现报告;
参加为期三日的“战场模拟测试”;
2.
淘汰机制
月度综合考评,不合格者退回原部队;
重大失误可直接除名;
结业前需完成一次“全真模拟战役”,失败不得晋升;
3.
奖励机制
结业成绩前十名可直接晋升为副将;
表现优异者将被派往讲武堂担任教习;
所有学员优先配发马匹与战术手册;
这种“高压训练+高回报激励”的方式,极大激发了学员的积极性。不少人在夜间仍自发研究地图与战例,甚至主动向赵信请教战术细节。
【教学成果:军官素质显着跃升】
短短两个月后,第二批学员已展现出惊人的成长速度。在一次联合演习中,学员们成功策划了一场“夜袭山谷、断敌粮道”的行动,几乎完美复刻了历史上经典的战术布局。赵信观战后,满意地点头:“这才是我要的军官。”更令人欣喜的是,部分学员开始尝试撰写《战术手札》,总结战场经验,并在讲武堂内部流传开来。李忠翻阅后感叹:“以前打仗全凭经验,如今却有了理论依据。”
【影响扩大:指挥体系日趋成熟】
随着二期学员陆续结业,白马义从的指挥体系开始发生结构性变化:
各营设立“参谋组”,协助主将决策;
战术指令传达更加清晰高效;
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显着增强;
赵信本人得以进一步从日常调度中脱身,专注战略层面;
此外,他还下令推行“军官轮训制度”,即所有伍长以上军官每隔半年必须回讲武堂接受一次进阶培训,确保知识更新与战术适应性。
“这不是一次性的学习。”他对学员们强调,“而是一条终身修炼的道路。”
【尾声:强军之基,在于人才】
夜色渐深,讲武堂内依旧灯火通明。赵信站在窗前,看着屋内仍在讨论战术的学员们,心中充满希望。他知道,战争不会停止,敌人也不会坐视不理。但只要这支军官队伍不断壮大,他的白马义从就不会止步于一时的胜利。而是,成为真正能改变乱世格局的力量。
宣和三年三月初二,睦州讲武堂军械坊。春雨绵绵,山雾缭绕。赵信站在一座刚刚搭建完成的冲车模型前,仔细端详其结构,随后点了点头。“虽然简陋,但足以打开第一道城门。”这是他筹划已久的一步棋:
由山地游击战转向攻城拔寨,标志着白马义从正式迈入“正规化进攻部队”的阶段。
【战略升级:从守势到攻势】
随着联盟稳固、军队纪律严明、军官素质提升,赵信的战略目标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他们依靠地形打伏击、袭粮道,是典型的“以弱胜强”战术。但现在,若要真正扩大控制区域、建立稳固政权,就必须拿下城池。
“我们不能永远躲在山里。”他在一次军议会上说道,“我们要让百姓看到,我们不仅能打,还能守、还能建。”
于是,他下达命令:
组建“工程营”,启动攻城器械研发与制造;
同时,设立“攻城战术研究组”,专门分析历史战例与现有技术条件,制定适合当前阶段的攻城方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