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粮道伏击,初试锋芒
小皇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章 粮道伏击,初试锋芒,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小皇龙,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用现代军事理念打造古代强军,用组织与训练战胜蛮力与混乱。
而这支“白马义从”,将成为他手中最锋利的剑。
宣和二年冬月中旬,睦州山区。粮道伏击战后,赵信率军返回大营,局势看似一片向好。但赵信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打仗是一回事,治民是另一回事。”
他清楚,若不能尽快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即便打赢再多的仗,也终将陷入混乱与溃散。于是,在军队整训的同时,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发布《治民纲领》,稳定民心,重建秩序。
【乱世之痛:百姓苦于苛政与战乱】
睦州一带自方腊起兵以来,已历经数月动荡。原本的官府早已崩溃,地方豪强趁机横征暴敛,流寇四处劫掠,百姓苦不堪言。许多村庄被焚毁,田地荒芜,青壮逃亡,老弱病残饿死街头者不计其数。赵信亲眼所见:
一位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跪在雪地中,哭得撕心裂肺;
几个孩童翻找着腐烂的菜根充饥;
老人跪在地上求士兵分一口饭吃;
这一幕幕,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我们不是来打天下的吗?”他在军议会上沉声说道,“如果连自己的百姓都保护不了,那我们算什么?”
【制定《治民纲领》:轻徭薄赋,安民为先】
为了扭转局面,赵信召集亲信文吏、地方乡老,共同起草了一份《治民纲领》:
一、【免三年赋税】
凡属我军控制区域,免除百姓三年赋税;
鼓励返乡复耕,发放种子与农具;
二、【禁扰民,严军纪】
军队不得擅自进入民宅;
士兵违反纪律者,一律军法从事;
设立“监察司”,由百姓推举代表监督军队行为;
三、【设立救济所】
在各村设立“济难所”,收容孤儿寡母、伤病难民;
提供基本口粮与医疗救助;
四、【推行公平交易】
设立“市易坊”,保障百姓正常买卖;
禁止强买强卖、囤积居奇;
五、【恢复教育】
招募民间塾师,重开学堂;
推行识字运动,培养基层文书人才;
这份纲领一经张贴,立刻在百姓中引起轰动。“这位‘圣公’不一样。”有人私下议论,“他真想让咱们活下来。”
【落实政策:组织动员,层层推进】
赵信深知,再好的政策,若没有执行力也是空谈。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组织措施:
1.
设立民政司
任命原县学教谕张仲华为总管;
下设“粮务科”“赈灾科”“治安科”等分支;
2.
建立乡约体系
每十户设一“里正”,每百户设一“保长”,负责日常事务;
实施“互助联保制”,防止奸细混入;
3.
发动民众参与
组织青年组成“民卫队”,协助巡逻防盗;
动员妇女缝补军衣、照顾伤员;
号召工匠修复道路、桥梁、水渠;
他还亲自巡视各地村落,了解百姓疾苦,并当场解决实际问题。有一次,他在一处村寨发现有士兵强占民房,当即下令将其军棍责罚三十,并当众道歉。“我们要让人知道,我们不是旧朝廷那样的压迫者。”他说,“而是能给他们带来新生活的希望。”
【民心初稳:百姓归心,地方支持】
短短一个月内,形势发生明显变化:
外逃百姓陆续返乡,重新开垦土地;
地方豪强主动前来投靠,表示愿意提供粮食与人力支援;
村落间开始自发组建防御队伍,防止流寇侵袭;
商贩重新流动,集市重现烟火气;
赵信站在山头,望着远处炊烟袅袅升起的村庄,心中前所未有的踏实。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根基”。
【尾声:政权初建,战略纵深成型】
夜色下,赵信在营帐中翻阅政务简报。李忠走进来,低声问道:“主公,我们下一步该往哪儿走?”赵信放下手中的笔,缓缓说道:“先站稳脚跟,再图进取。我们现在有了兵,也有了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他顿了顿,目光坚定:
“建立一支能治理、能打仗、能长久存在的力量。”
这才是他穿越到这个乱世的真正目标。而这支“白马义从”,不仅是他的军队,也将成为他未来政权的基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