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赵魏伐蜀
小皇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章 赵魏伐蜀,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小皇龙,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信灭亡熏育国后的第二天,他正在军营中休整,突然一名使者快马加鞭地赶来。使者气喘吁吁地禀告赵信,说魏国与赵国已经结盟,共同出兵攻打蜀国。情况紧急,蜀国急需东西南北四军从新占领的熏育国撤回本土,以抵御魏军的进攻。
蜀王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下达命令,让赵信率领武军沿着素芳城、林胡城、佳怡城的路线,迅速调往蜀赵边境的佳怡城。到达佳怡城后,赵信需要进一步攻取赵国的离石城、膏梁城和娄烦城,最终目标是攻克赵国的国都晋阳,迫使赵国退出这场战争。
赵信接到命令后,不敢有丝毫耽搁,他与蜀国四军的将领们紧急商议,决定立即按照蜀王的指示行动。赵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拥有四十五座城池,六支军队,总兵力达十二万人,百姓数量更是高达八十九万八千三百人。而且,赵国的城防军实力也不容小觑,每座城池的城防军人数都在五千至一万人之间。
此外,赵国还有三位着名的将领,分别是赵旺、廉归和徐越,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作战经验丰富。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赵信深知这场战争的艰难,但他毫不畏惧,决心全力以赴。
经过五天的急行军,赵信率领的陷阵营终于抵达了佳怡城。在这里,他们将稍作休整,然后继续向赵国的领土进军,展开一场激烈的生死较量。
在佳怡城休整期间,赵信并未放松警惕,他一面安排士兵们恢复体力,一面派出斥候打探赵国军队的动向。很快,斥候带回消息,赵国的三位将领已得知赵信抵达佳怡城,正商议着如何应对。廉归主张主动出击,趁陷阵营立足未稳予以打击;而赵旺则认为应坚守离石城,以逸待劳。就在他们争论之际,赵信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留下部分兵力驻守佳怡城,自己则带领精锐趁夜绕过离石城,直扑膏梁城。原来,他从斥候那里得知膏梁城城防相对薄弱,且守将轻敌。赵信希望通过奇袭膏梁城,打乱赵国的部署,为后续的战斗赢得主动。当陷阵营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膏梁城下时,守将惊慌失措,仓促应战。一场激烈的攻城战就此打响……赵信身先士卒,带领陷阵营奋勇攻城。城墙上的守兵虽奋力抵抗,但在陷阵营的猛烈攻势下渐渐不支。战鼓擂动,喊杀声震耳欲聋。赵信挥舞着长刀,砍翻一个又一个敌人。
就在攻城进入白热化阶段时,突然,后方传来一阵骚乱。原来是廉归识破了赵信的计策,留小股部队迷惑赵旺,自己亲率精锐绕到了赵信后方。廉归的军队如猛虎般冲向陷阵营的后队,赵信腹背受敌。
然而,赵信临危不乱,他迅速调整阵型,让一部分士兵继续攻城,自己带领另一部分回身迎战廉归。陷阵营训练有素,很快稳住了阵脚。双方陷入了胶着的战斗,鲜血染红了大地。
赵信深知这场战斗不能拖延太久,于是果断下令让陷阵营加强攻击力度。陷阵营作为三国时期的顶级兵种,果然名不虚传,他们的战斗力异常强大。
经过半天的激战,廉归所率领的军队终于抵挡不住陷阵营的猛烈攻击,全军覆没,连廉归本人也在战斗中不幸战死。
然而,战斗并没有就此结束。赵信带领着剩余的陷阵营士兵,继续猛攻膏梁城。经过大半夜的鏖战,膏梁城终于被攻破。
赵信留下 5000 名陷阵营士兵驻守膏梁城,自己则率领剩下的 6 万陷阵营士兵,马不停蹄地反攻离石城。这场攻城战异常惨烈,双方你来我往,展开了十几次惊心动魄的拉锯战。
经过整整三天的浴血奋战,赵旺最终也壮烈牺牲。至此,赵国仅剩下最后一名名将——徐越。
赵信来不及为死去的将士们哀伤,他迅速集合所有的陷阵营士兵,共计 6.8 万人,毫不犹豫地向娄烦城进军。经过长达三个月的艰苦行军,他们终于抵达了娄烦城下。
赵信下令让士兵们扎营休整一晚,养精蓄锐,准备明日清晨对娄烦城发动强攻。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尽快结束蜀赵这边的战事,然后回援蜀国。
就在这时,使者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魏国已经攻破了蜀国的 9 座城池,蜀国的北军已经全军覆没,西军的战士也有大半战死沙场,只有东军和南军还在苦苦固守城池,艰难地抵抗着魏军的进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