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小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8章 搜刮九头蛇战舰(中),地球不屈:混沌秩序,司徒小儿,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明确了任务目标与潜在风险后,那二十四名身着重型防护服的登舰小队成员,依次穿过“九头蛇”战舰尾部引擎那巨大、扭曲、如同怪兽血盆大口般的缺口,开始向着这艘庞大外星造物的内部进发。
从他们身上所穿戴的装备就能看出,这次登舰行动的组织是多么的仓促,也能侧面感觉到现阶段太空部队投入是有明显侧重点的。
所谓的“重型防护服”,充其量不过是“鸾鸟”号上损管部队专门用来应对舰船内部高危环境——比如火灾、失压或辐射泄漏的制式防护服罢了。
这种防护服虽然具备很强的气密性和环境抵抗能力,但在人类从未接触过的未知外星武器面前,其防护作用究竟有多大,谁也说不准到底有没有效,这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未知赌博。
较为厚重、笨拙的防护服,加上其内部维持生命系统的各种管线和设备,使得登舰队员们的动作在失重环境中显得稍许笨重,不再像在太空中进行常规机动训练时那般灵活流畅。
原本为了应对舰船内部紧急堵漏而挂在他们腰间的膨胀泡沫发射器,此刻已经被替换成了更为实用的便携式离子切割器,这种工具能够产生高温等离子弧,用于切割可能存在的、因结构变形或电力中断而打不开的金属舱门或障碍,为他们进入舰船更深处开辟道路。
为了应对在真空环境下射击时,由于没有空气阻力,武器后坐力会略微大于大气环境内的情况,以及在狭窄舰船内部进行近距离交火时对武器操控性的需求,队员们手里配备的还是天宫站安保人员配发的制式冲锋枪。
这是一种以低后坐力、高射速和易于操控为主要特点的紧凑型武器。虽然其穿透力有限,但在空间站和舰船内部这种复杂、狭小、交战距离极近的环境下,其特性使其非常适合用于压制和消灭轻型目标,或者在近距离内进行火力突击。
登舰部队分成三组,在指挥官的统一调度下,凭借着平日里无数次演习磨合出来的默契,小心翼翼地向着“九头蛇”战舰内部推进。舰船内部一片死寂,没有任何灯光照明,只有队员们头盔上的战术照明灯,在黑暗中投射出狭窄的光柱,勾勒出周围扭曲、破损的金属结构。
走在最打头的小队,他们的探索很快就有了重要发现——这艘庞大战舰上之所以没有任何一点灯光照明,并非是因为系统故障,而是因为“九头蛇”战舰的核心能源舱室,其位置竟然紧挨着尾部引擎区域。在先前“苍龙”7号以生命为代价、对舰船引擎进行自杀式攻击并引发剧烈爆炸的过程中,连带着舰船的能源室也一同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被彻底摧毁了。
偌大的能源室,此刻已经被爆炸的强大冲击波撕扯得四分五裂,扭曲的金属、断裂的管线、以及各种未知的外星设备残骸,在失重环境中漂浮的到处都是,如同一个被暴力掀翻的垃圾场。
队员们只能凭借着自己有限的直觉、以及一些基础电路知识和外星科技特征识别技巧,在混乱的废墟中艰难地分辨哪些是具有回收价值的、可能蕴含着关键技术信息的外星科技产物,哪些仅仅是无用的碎片。
就在搜刮回收任务在危险与未知中顺利进行之际,那支走在前头、负责开辟道路的小队,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而带着震惊的紧急通讯。他们的声音通过通讯频道,清晰地传到了其他小组和“鸾鸟”号舰桥:“指挥官!我们有新的发现!重复!我们有新的发现!”
他们汇报称,在深入舰船内部,尝试破开一道因为电力中断而处于故障封闭状态的气密闸门时,竟然意外地遇上了存活的“外星生物”!这些生物,与他们印象中那个被收容的、体型庞大、扭曲奇异的“九头蛇”实体完全不同,它们的形态,其生物学特征,完全就是另外一个物种,一个他们从未在任何情报或档案中见过的新型外星生命。
从那支先头部队断断续续、带着惊恐与急促的通讯中可以得知,他们遭遇的生物,在整体外形上与地球上的鸵鸟十分相似——高大、双腿强壮,似乎具备快速移动的能力。
但是,它们却并没有像鸟科生物那样拥有丰满的羽翼,或者可以用于飞行的翅膀,而是犹如人类一般,有着一对类似人型生物的双臂,而且,它们似乎具备使用各种武器或工具的能力,并非是无智能的野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