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太子,袁战将军带着高觉在外求见
屠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章 太子,袁战将军带着高觉在外求见,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屠日,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转眼又过了半个月,举子期盼的科举考试,终于开始了。
本来,科举考试早在就应该举行了,但因为前段时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所以才推迟到了现在。
科举考试每三年才举行一次,所有人都如同过节一样,整个京城都笼罩着一股热烈而紧张的气氛。
茶楼酒肆里,科举话题无处不在。
人们都在预测这次谁能金榜题名,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贡院内墨香四溢,笔尖沙沙作响。
高悠身着太子正装,在一众考官的簇拥下缓缓步入考场。
因为,他是今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
按照朝廷规定,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一向都是由礼部尚书来担任。
但今年,皇上却点了高悠来担任。
因为朝廷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担任主考官,那一届的考生就是他的门生。
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未来仕途的发展,几乎都会受到主考官的影响。
如今朝廷里的官员,大多已经四五十岁,少数甚至都已经六旬以上,再过几年差不多就要告老归野了。
等到高悠继位之时,若没有一批忠心辅佐他的良臣,恐怕难以支撑大恒朝的繁荣。
所以,皇上希望他能从这次科举考试中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加以培养,为将来他继位时提供可靠的支持。
因此,才特意让他来担任主考官,为他选拔属于自己的人才铺路。
贡院,分为三个部分:前院是准备膳食的地方,中院是考场,后院则是官员休息的地方。
贡院的考场,每一位考生都独享一间小小的房间。
房间被三面封死,正前方是用木板钉的木栅了,方便巡视的考官从外面观察里面的动静。
不过房间虽小,却也布置得相对舒适。
一张木床紧靠着一侧墙壁,上面铺着洗净晾干的被子和枕头。
床头靠里面,有一壁用木板钉成的墙,后面摆放的是马桶。
因为在考试的三天里,所有人的吃喝拉撒,都只能够在这间房里解决。
为了防止臭气,每间房里都开了天窗,还点了檀香。
至于膳食,则是由贡院统一供给,简单却营养丰富。
每到饭点的时候,会有三个人一起把膳食送到每个考生的房间,看着考生吃完,再收走碗快离开。
之所以要三个人一起送,这是为了防止有人趁这个机会作弊,把外面写好的卷子带进来拿给考生。
因为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后来才改成三人,相互监督着,这样就没人敢帮着作弊了。
这三天的考试,不仅仅是对考生学识的考验,更是对意志和耐力的磨砺。
考生们必须在这封闭的空间里,与孤独、疲惫和焦虑抗争,才能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
竹栅栏外,高悠和一众考官,脚步轻盈地走过,目光不时扫视着里面的情况,观察着每一位考生的情况。
他们或是伏案疾书,或是闭目养神,亦或是坐久了起身活动筋骨,再不就是咬着笔杆沉思。
这些对于考生来说,都是正常的行为,他们也不多加干涉。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
随着“起卷!”的一声令下,贡院内顿时响起一片笔落的声音。
负责收卷的人手持竹简,迅速而高效地将考生的答卷一一收走,不管他们是否已经完成,都必须按时交卷。
贡院的大门缓缓打开,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喧闹声如同潮水般涌入。
外面早已挤满了翘首以盼的人群,有鬓发斑白的父母、衣着华丽的随从,还有形影不离的朋友们。
他们争先恐后地冲上前去,想要第一时间了解亲友们的考情。
“怎么样?考得如何?”
各种询问声铺天盖地而来,考生们脸上露出了不同的表情。
有的书生挺胸抬头,自信满满地回答道:“放心吧!这次必能金榜题名!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荣耀。
也有的考生显得有些模棱两可,笑着说道:“还算顺利,尽力了就好。”
他们既不想夸大其词,又怕让亲友们失望,所以选择了相对稳妥的回答。
然而,并非所有的考生都能保持镇定。一位身材瘦弱的书生被父亲问及考得如何时,直接蹲在地上放声痛哭起来。
他懊悔自己准备不足,答题时发挥不够好,觉得自己这次科举考试恐怕要告一段落了。
他的父母心疼地抱住他,安慰道:“没关系,真的没考好,三年后再来一次就好!”
人群中,笑声、叹息声、鼓励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而感人的画面。
无论考得如何,这三天的时间都已过去,剩下的便是等待放榜的那一天了。
贡院外的人群,仿佛一团沸腾的期待,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命运转折。
三天的科举考试终于画上了句号。
对于考生们来说,不管考得如何,至少都可以得到短暂的放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