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26章 湘潭会战
古月墨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番外第26章 湘潭会战,被轮流欺负的大美人儿小说,古月墨海,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咸丰元年二月十一,湘潭城外靳江渡口晨雾未散。曾国藩站在湘乡团练的木制望楼上,手中握着湘乡匠人特制的单筒望远镜——筒身以黄铜包裹竹胎,镜片经匠人用传统\"水砣法\"磨制,虽清晰度有限,却可勉强辨识三里外太平军的龙凤旗轮廓。他身后的\"算学哨台\"上,三名湘乡匠人正用五档竹算盘核计气象数据,算珠碰撞声与远处传来的太平军牛角号声交织。
\"曾大人,东南风三级,湿度七成,抬枪有效射程减至一百八十步。\"匠人李三指着算盘上的小珠,\"若改用'仰角四乘六'法抬高枪管,或可抵消风力影响。\"
曾国藩点头,目光扫过阵前的抬枪阵列——三十六杆抬枪分三排列,每排十二杆,按《火攻挈要》\"品字阵\"布置,间距五尺以利散热。他伸手轻叩身旁的改良虎蹲炮,炮身刻着湘乡匠人新凿的标尺——因清廷将铁仙会精制的算学炮优先配给八旗劲旅,湘军只得在虎蹲炮基础上参照《炮术算表》自行改良,炮身铸有匠人自创的太极纹作为标识,阴阳鱼图案与炮架的竹制纹理相映,暗含\"以柔克刚\"的理学深意。
\"大人,若有八旗那样的算学炮,咱这炮阵威力能增三成。\"李三低声道。
曾国藩苦笑:\"清廷视算学炮为八旗禁脔,咱湘军能有此改良已是不易。\"他望向左翼的八旗阵地,那里的算学炮炮身铸有铁锚纹,炮架刻着精细的弹道刻度,正是铁仙会匠人精工之作,而湘军炮身的太极纹在晨雾中泛着青铜光泽,虽无铁锚纹的威严,却多了几分民间匠人的巧思。
卯时三刻,太平军先锋部队抵达靳江南岸。石达开立马阵前,观察湘军阵地后,果断下令:\"敌炮阵密集,火船营分两队,从左右两翼突袭!\"他身后的篝火盟匠人迅速用罗盘测定湘军炮位方位,腰间火焰纹布带在风中翻飞,与湘军阵地的太极纹形成鲜明对照。
\"启禀翼王,左翼水深丈二,可通火船!\"头目王贵呈上浸油算板,板边绣着火焰纹边缘,与湘军算具的太极纹暗合敌意。
石达开颔首,抽出腰间佩剑:\"左队火船挂三角旗,右队改投火罐!\"
辰时,靳江水面腾起烈焰。左翼火船借东南风势疾进,船头绑着浸满松脂的木筏,筏身绘着醒目的火焰纹;右翼太平军则用\"飞天喷筒\"向湘军炮阵投射燃烧物,喷筒尾部的火焰纹布带在火光中如活物般窜动。曾国藩望见火船来势,急令:\"抬枪先破火船,虎蹲炮阻截火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