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48
陆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0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48,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陆坪,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诸子百家散文、诗、赋(40)
12、《楚辞》
着作介绍:
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楚国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诗体。楚国位于长江、汉水、淮水流域,土地广大,物产丰饶,文化发达。
楚国人民特别爱好歌舞,产生了大量的民歌;同时民间又盛行巫风,祭祀之时要用歌舞娱乐鬼神,于是就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祭祀乐歌。
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他被放逐江南时,有机会接近人民群众,便在沅湘一带民间祭歌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创造了一种新的歌谣形式。
楚辞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所谓“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诗中有很多方言俗语,句中或句末多用“兮”字,用来调节语气和韵律。
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四言体的格调,从三言至八言都有,句式参差不齐,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
它的文辞瑰丽,想象力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
在我国文学史上,汉朝以后,诗人作家往往《风》《骚》并称,作为古典诗歌学习的典范。《风》是《国风》,这里代表《诗经》;《骚》是《离骚》,这里代表《楚辞》。
《诗经》和《楚辞》所开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对后世文章影响是深远的。屈原之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写作楚辞,成就远不及屈原。
西汉末年的学者刘向整理古籍时,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题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屈原的作品流传于世界各国,有各种外文译本。1972年,毛主席曾经向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赠送了《楚辞集注》。
屈原小传: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军事、政治斗争最剧烈的战国后期。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但他却清楚地看到当时楚国政治的腐败和黑暗,有着高远的抱负和理想,又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学修养。
他曾任楚怀王左徒(相当于副宰相),一度颇得怀王的信任。他主张任用贤能,革新政治,振兴楚国,联合抗秦。
可是怀王昏瞆,任用一批佞臣,如上官大夫靳尚之流执政,屈原受到排挤和打击,起初疏远,后被放逐到汉北(今湖北汉水一带)。
怀王被诱入秦,死在秦国后,顷襄王委任他的兄弟子兰做令尹,政治愈加黑暗,屈原更遭迫害,再次被放逐到沅水中下游的溆浦(今湖南怀化市溆浦县)。
公元前278年,秦兵攻楚,打破郢都,楚迫近危亡,屈原怀着极端愤慨的心情,投长沙附近的汨罗江自杀,当时他62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