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56
陆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8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56,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陆坪,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八件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能工巧匠和着名发明家鲁班,发明了全世界第一把木锯和第一把雨伞。
第九件事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生铁冶炼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跃居世界前列。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渗碳技术,将生铁冶炼成钢,并进一步进行淬火热处理,制出了十分坚韧的钢剑和钢戟,这在当时是一项开创性技术。
2)出现了生铁冶鋳技术,是世界冶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3)熟练地掌握了生铁热处理脱碳技术,这又是一项重大的技术进步,使生铁广泛应用于铸造生产工具、兵器和生活用品,这项技术比欧美早了两千多年。
4)出现了生铁制钢工艺,在冶炼史上遥遥领先世界,之后,钢铁制品从兵器到手工工具,再到生活用品,使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迅速提高。
第十件事是,西周至战国晚期,出了一部“推天道以明人事之书”——《周易》。
《周易》又称《易经》,是多人合着而成。它在社会史料、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它是古代的卜巫学、哲学、预测学、信息学、系统学、伦理学、宇宙代数学的混合产物。
《周易》认为,天地、万物的总起源是阴和阳,万物在阴阳两力的矛盾中不断产生变化,变化的形式是通过交感,即两性相交。它认为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分阶段变化发展到最后,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即物极就会走向反面。
《周易》体现了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大进步。
第十一件事是,战国时期成书了世界第一部手工艺科技专着——《考工记》。
《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的官书,作者不详。全书内容涉及运输及生产工具、兵器、容器、乐器、玉器、皮革、染色、建筑等项目;记述了30项手工生产设计规范、制作工艺和科学道理,涉及力学、声学、热学等方面的知识。
《考工记》的科技成就包括:金属冶鋳、丝绸的漂印染技术、标准化管理、力学的论述、声学、实用数学、天文学等方面。
第十二件事是,战国时成书了《孙膑兵法》,作者孙膑是齐国人,是孙子(100多年后)的后代,约生活于公元前四世纪下半叶。
《孙膑兵法》是一部价值很高的军事理论着作,它在继承孙武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在治军和战争指导艺术等方面有新的建树。受到中外军事学术界的推崇。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源出了许多成语(故事)。如曹刿论战,重耳流亡,退避三舍,一鸣惊人,老子论道,孙武论兵,先师孔丘,卧薪尝胆,三家分晋,商鞅变法,胡服骑射,屈原投江,完璧归赵,纸上谈兵,毛遂自荐,窃符救赵,荆轲刺秦王等(前面的章节已有讲述)。流传千古,应用广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