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的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章 做事好难,哈哈哈,大明,微微的薇,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对于进山抢劫,余令确实没有把握。
余令不信在武功县驻扎的卫所不知道南山匪人手里有钱财。
余令猜想卫所没去剿匪的缘故是南山太大,贸然派个数千人进去。
这军粮供应都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其实余令只猜对了一点。
其实在卫所的人眼里,进山剿匪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找到山匪聚集地也不是难事。
至于杀贼酋,那就更简单了。
山匪在山上,没有战马,说不定都找不出几具强力的弓弩来,只要围住,就把他们活活困死。
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山高林密,熟悉地形的优势。
打不过我就跑,卫所的人在山里消耗一天,他们的粮草就会少用一天,耗费的钱财就会多一天。
这都是钱。
而且山中的军户居多,他们熟悉卫所的打法,尤其害怕火器。
一旦卫所的大军来了,那就只能选择跑。
所以,余令猜测的是对的。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卫所的将官,甚至是都指挥使司根本没有调动卫所军队的权力。
只管统兵打仗。
兵部才是负责卫所人事官员、军队调遣何时出兵作战,和政令发布。
两令合一,卫所才可以出兵。
卫所制度规定,兵权一分为二,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而无出兵之令。
卫所的士兵都属于五军都督府管辖。
出兵去剿匪是可行的,但得兵部有兵文。
但偷偷的不行。
现在的兵部几乎都是文人在管,没有兵部的兵文你出兵了。
那和找死没有多大区别。
没有哪个卫所的官员会觉得当官拿俸禄不好,跑去剿匪。
所以长安卫所明知南山有匪,断绝了通往各地的沟通要道。
他们也会视而不见。
钱财固然诱人,但拿回来得有命花才是他们考虑的。
余令很想要这一笔钱,有了这些钱,通过镖局送给小老虎一半,他就能爬的更快,也能在宫里站得更稳了。
宫里花钱是大头,余令不想小老虎活的太可怜。
没有钱,光靠苦熬,这得熬多久。
余令也需要这笔钱,这世道眼看着都乱了,子午集出了这么大的事,衙门连个动静都没,就告诉民众杀了一群匪患。
事实却不是如此。
可衙门却把事情瞒了下来,万一里面有个头上长角的呢,再糊弄下去,他们振臂一呼......
余令可不想自己成为刀下鬼。
这里有这么多人爱自己。
余令有钱后是真的想把大雁塔围起来,在这里建造一个大型的集市,把人聚在自己家的周围,让这一群人依靠着大雁塔而活。
人无恒产者无恒心。
只要这群人依靠着自己家有了很好的活路,有人变动的时候他们才会拿起武器保护自己的产业。
如此,余家就等于被保护。
“爹,我想上山剿匪!”
余员外呆住了,二伯也呆住了,全家男人都呆住了,他们以为余令把自己聚在一起是要说卖砖的事情。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少东家卖砖赚钱了。
赚了多少钱没有人去打听,反正是很有钱,家里的每个人少东家都发了钱,全是实打实的子。
最少的都有三两。
闷闷小娘子少东家给的最多,听说几乎全部的钱都给了她,原本以为这将是家里额外的一项收益。
今日突闻“噩耗!”
余员外知道自己儿子是个什么样的性子。
一旦他开口说了什么,他就是铁定的要做什么,跟那个王阳明学什么“知行合一”。
在离开京城的时候王秀才偷偷的跟自己说了。
他说,余令有读书的天分,但就是爱看闲书。
那个什么王阳明的书少看,因为上面对朱熹圣人有过反对和抨击。
这是不对的,这是不符合圣人之道的。
这要看多了,万一考试的时候把内容写了上去,容易让阅卷的考官不喜欢。
如今自己的孩子真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在践行那个什么知行合一,还把此心光明什么的写在了墙上。
本想让他受个苦,没有想到他竟然成了。
“孩子啊,不是爹不愿意,这长安哪有什么匪,官老爷都说没有匪,只有一点点逃到山里的贼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