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2章 创纪录的投资,文豪1978,坐望敬亭,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后,《信报》还强调:</p>
湾岛丶东南亚等传统外埠市场在林氏影业营收当中所占有的比重正在不断降低,这有利于林氏影业更好的转型为一家横跨电影产业上下游丶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影业巨无霸。</p>
《信报》的报导在香江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在很多商界巨贾的眼中,电影这门生意是不太能上得了台面的。</p>
一个原因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戏剧这门艺术的轻视所致,另一个原因是盘子实在太小了。</p>
八十年代香江电影市场的规模一再扩张,也不过10亿港元的盘子,算上外埠市场,顶天就是三四十亿港元而已,还不及长江实业市值的二十分之一。</p>
而长江实业不过是香江诸多地产公司的其中之一。</p>
但今年林氏影业却给了大家一个不小的惊喜,营收破15亿港元,这放在恒指市场当中已经足以撑起一家大几十亿市值的上市公司了。</p>
以至于百富勤的梁伯韬在看到报导的艺谋的身上。</p>
并成功投资了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和《活着》两部作品,对章艺谋早期的事业发展提供了不可忽略的帮助。</p>
现在章艺谋跟着林氏影业混了,但邱复生对香江丶大陆电影市场的野心却没变。</p>
昨天于品正跟他透露了《赤壁大战》的信息,他立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p>
邱复生的大学公司是林氏在湾岛的合作者之一,大家互相有些了解,陶玉书对他想参与《赤壁大战》没什麽反对意见。</p>
「两岸三地共同投资丶制作的话,也是个不错的头,而且也算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成绩。</p>
」陶玉书说。</p>
于品正的手指用力点在茶几上,表情有些亢奋,「没有错,我们也是这麽想的。」</p>
陶玉书主张再联系中影,不过这次她没有再找丁达明,而是直接联系了广播电影电视部一把手艾同志。</p>
艾同志出身水木大学,前几年才调到广播电影电视部,陶玉书找了找关系很容易便联系上了。</p>
听陶玉书说明了情况之后,艾同志很重视,但因为涉及到了两岸三地的问题,他不敢擅专,找到了人特别大的廖公汇报情况,顺利获得了支持。</p>
艾同志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陶玉书,然后又说自己工作繁重,将这件事交给了广播电影电视部新上任的副手田同志。</p>
经过这样一番沟通,《赤壁大战》项目正式立项。</p>
电影导演确定为谢靳,总投资3000万人民币,由林氏影业丶香江年代影业丶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丶沪上巨星影业公司四家共同投资。</p>
其中林氏影业投资1800万,香江年代影业投资500万,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投资500万元,沪上巨星影业公司投资200万元。</p>
香江年代影业就是邱复生的年代国际,如今湾岛方面不允许两岸合拍电影,他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参与投资。</p>
沪上巨星影业公司则是沪上电影制片厂的子公司,名义上的总经理是沪影广的常务副厂长迟习道,实际上却是谢靳说了算的。</p>
巨星影业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算是国内第一家具有相对独立制片权的影业实体,也是谢靳在电影迈向市场化的一次大胆尝试。</p>
《赤壁大战》总投资3000万元,创下了中国影史的新纪录。</p>
消息一出,顿时在两岸三地电影界引起一阵波涛汹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