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3章 也许会从这部小说开始,文豪1978,坐望敬亭,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也许会从这部小说开始
「喷喷!『报业女王」,真是好大的名头!」</p>
「谁能想到啊,我们家竟然出了一位『女王』!『</p>
陶玉墨念着报纸,脸上眉飞色舞,嘴里振振有词,也说不清是在夸人还是损人。</p>
「小姨,小姨,给我看!给我看!」</p>
冬冬急切的拉着她的袖口央求着,她无奈的将报纸递给这个小不点,翻了几眼报纸,冬冬才失望的发现,这报纸上的内容,除了少数数字和字母之外,其馀的他一个也不认识。</p>
不对,他还认识母亲大人的照片。</p>
冬冬狗腿的捧着报纸来到母亲大人身边,炫耀着说道:「妈妈,妈妈,你看!」</p>
「看什麽?」</p>
「你可真漂亮!」</p>
陶玉书展颜笑了起来,林朝阳则笑骂道:「好小子,学习不上心,拍马屁倒是无师自通。」</p>
陶玉墨挖苦道:「姐夫,你儿子这叫家学渊源,我爸的马屁你可没少拍。」</p>
陶玉书听到这话狠狠拍了她一下,林朝阳回敬道:「陶总真是翻身农奴把歌唱了,这个家里是不是没有你在乎的人了?刚才还嘲讽我们陶董。」</p>
陶玉墨连忙说道:「我没有,我不是,你可别瞎说啊!我刚才那只是在为我们伟大的陶董歌功颂德!」</p>
说完这话,她还不忘向姐姐献出一个谄媚的笑容。</p>
陶玉书给了她一个白眼球,「行了,你们俩就别耍宝了,赶紧吃饭。」</p>
连续两个月时间,陶玉书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着收购的事,在家里吃晚饭的次数少得可怜,今天难得家里人口齐,林朝阳特意下厨多做了两个菜。</p>
吃着饭,陶玉书问:「我听你姐夫说,新出的那款游戏卖得不错?」</p>
听着姐姐的话,陶玉墨忍不住脸上五官乱飞,「何止是不错啊,那是相当好————」</p>
砂糖游戏四月创立,跟那种初创的小说公司相比,这家公司的先天条件可以说是好的不能再好了。</p>
资金充足,人才济济,除了老板不靠谱一点,几乎没什麽缺点。</p>
公司创立的发表之后获得了不少好评。」</p>
然后正色说,「不过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给予《入师》这部小说的,我那篇文章属于沾光。」</p>
他又问:「怎麽会想到写这样一个主题呢?」</p>
林朝阳简单的讲述了一下原由,陶然笑着说:「这麽说香江的读者应该感谢萧家,要不是他们家想打个gg,我们也看不到这样一部杰出的作品。」</p>
林朝阳摆了摆手,谦虚了两句。</p>
「我看你在自序里说,在殡仪馆体验了一段时间生活。这也算是内地作家创作的一个传统了吧?」</p>
陶然出生于印尼,却是长于新中国,中学丶大学都是在内地读的,跟陶玉书还是校友,二人都毕业于燕京师范大学。</p>
73年才移居香江,因而对于内地的传统格外了解。</p>
「内地当代的创作基石是现实主义,观察生活丶体验生活是作家的一项基本功课。」</p>
「这一点非常好。以我这个读者的视角来看,小说里那些有关于殡葬行业的见闻,让人印象尤其深刻,这也是丰富小说内涵的一个重要手段。」</p>
「不错。」</p>
「《入师》自出版之后,界和读者的评价都很高,侣伦在《素问》发文评价:它是生死渡口的一曲安魂乐章。</p>
我很好奇,小说中你那些主人公面对离别丶死亡的感受,都是靠体验生活得来的吗?」</p>
林朝阳笑着说:「作家的创作,大多三分真丶七分假,完全演绎生活就成了纪实。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个人感受和想像去创作,这才是作家这个职业与众不同的地方。」</p>
访谈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接近尾声时,陶然开着玩笑说:「我听朋友说,你这部小说在湾岛很受欢迎。」</p>
「是吗?小说可没在湾岛出版啊。」</p>
陶然眨眨眼,「没在湾岛出版,不代表大家看不到嘛。「</p>
林朝阳了然的笑了笑,《入师》的风格沉静内敛丶哀而不伤,与现今湾岛正流行的乡土的风格在阅读感受上很类似,受到喜欢也很正常。</p>
陶然又好奇的问:「这部小说会改编成电影吗?」</p>
「这也是访谈问题?」林朝阳调侃。</p>
「算我个人八卦。」</p>
三个月前《寄生虫》斩获坎城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后,在香江上映一举轰下3740万港元的票房,</p>
打破了香江电影行业文艺片的上映记录,广受欢迎。</p>
之后在湾岛地区和马来西亚丶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上映也收获了不俗的票房成绩。</p>
林朝阳的小说现在是电影改编富矿,所有电影公司都对他的作品垂涎,可他自家有电影公司,改编这种事根本轮不到别的电影公司插手。</p>
「以后有机会的话,会改编的。」</p>
林朝阳的话有些模棱两可,陶然道:「希望早日看到这部小说被搬上银幕!」</p>
「谢谢。」</p>
访谈结束后,林朝阳主动提议请《香江》的编辑们吃顿饭。</p>
在香江,坚持搞纯是件辛苦差事,赚钱不多丶受众更少,这些人能坚持下来本身就是值得佩服的事。</p>
吃饭地点选在了太古城的一家餐厅,席间编辑部的两个年轻人对林朝阳很热络,问了不少关于小说中的细节,一看便是忠实读者。</p>
刘以喝了些红酒,面色红润,感慨着说:「朝阳,你这部小说是有功德的!</p>
他的意思大家都很理解,在东亚社会,对死亡这件事向来是极其避讳的,与死亡有关的一切事,也自然变成了禁忌。</p>
《入验师》中对生死的探讨打破了东亚社会一直以来的禁忌话题,引起了很多读者的生死共感,让死亡这件事在读者心中变得不再那麽可怕。</p>
包括小说中对于职业选择的困惑丶对职业尊严的维护和亲情关系的处理,都让许多读者产生了深深的共鸣。</p>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在香江社会大家都很忌讳从事殡葬行业的件夫,很多人家有喜事时甚至不愿意让从事这一行的亲属出席。</p>
但在看完了《入师》小说后,至少在刘以所知的范围内,大家对于从业者们的印象都有了极大的改观,开始抱有尊重。</p>
大家听着刘以的话,不由得点头认可。</p>
陶然说:「香江人对于死亡和殡葬看法的改变,也许会从这部小说开始。」</p>
林朝阳谦辞道:「哪有那麽大的影响。」</p>
「潜移默化,好的作品就是有这麽大的影响。」陶然笃定道。</p>
林朝阳笑着摇摇头,没有与他争辩。</p>
如果是那样的话,当然更好。</p>
晚上九点多,林朝阳带着几分醉意回家,陶玉书说下午董桥来家里找他。</p>
「说什麽事了吗?」林朝阳问。</p>
「说香江中文大学想找你。」</p>
「他们找我能干什麽?做演讲?」</p>
「想给你颁个荣誉博士学位。」</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