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止损智慧在商道中的运用,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太湖的晨雾还未散尽,文若虚蹲在破船头,盯着舱底那筐蔫巴巴的橘子发呆。这是他用最后三钱银子换来的洞庭红,本指望运到海外翻本,谁知风浪颠簸半月,橘子烂了大半。船老大啐了口唾沫:“晦气!早说这酸果卖不出价!”文若虚却抹了把脸,抓起个橘子剥开,酸甜汁水溅进眼里——这一溅,倒溅出个柳暗花明的乾坤。
一、烂橘子里藏天机
文若虚本是苏州绸缎商,因连年亏空被债主逼得跳湖。谁料命不该绝,被过路番船救起。船主见他落魄,丢来半筐橘子讥讽:“南洋人稀罕这个,或许能换条活路。”这随手施舍,倒让文若虚想起《史记·货殖列传》中白圭的“人弃我取”——世人眼中的烂货,或许正是他乡的珍宝。
船到吉零国,码头上番商云集。文若虚硬着头皮摆开烂橘子,却见红皮金瓤在烈日下泛着玛瑙光。他灵机一动,掰开橘子高声吆喝:“解暑仙果,一枚一金!”这番邦话是跟船工现学的,带着吴语腔调,反让异国人觉得神秘。不到半日,烂橘子竟被抢购一空。这招“化腐朽为神奇”,暗合《孙子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髓。
二、龟壳记账见真章
揣着鼓鼓的钱袋,文若虚却蹲在海滩画起算符。他用树枝在沙上划出三栏:一栏记成本,一栏记损耗,一栏记余利。这番邦沙地写不惯汉字,倒让他想出个妙法——拾来海龟壳,用烧红的铁签烙记号。远看像蛮夷图腾,实则是《周髀算经》里的勾股之法。
这番举动救了性命。当夜海盗劫船,他人钱袋尽被搜刮,唯独这龟壳被当作巫器扔进海里。文若虚捞回龟壳,靠着烙痕算清本利,次日竟用剩余银钱购得一批龙涎香。这手法让人想起春秋时范蠡的“涂炭记账法”——当年他在陶山经商,专在烧焦的木板上记数,防的就是水火盗贼。
三、弃玉取砂破困局
暴富后的文若虚又遇劫难。某日番船遭遇飓风,船队携带的珠宝尽数沉海。众人捶胸顿足时,他却把最后两锭银子换了船砂——这砂子看似寻常,实则是南洋特产的淬火砂。归国后恰逢朝廷铸炮,他献上的船砂让铁炮硬度倍增,竟换来五品顶戴。
这“舍玉取砂”的决断,暗含《道德经》“大直若屈”的智慧。正如战国时猗顿卖牛的故事:旁人争相贩卖壮牛,他却专卖病牛,结果瘟病来袭时,唯有他的牛群因隔离饲养得以保全。文若虚深谙此道,总能在绝境中找到旁人看不见的“安全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