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山鬼九千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0章 定策,含着奶做着爱太舒服了,西风山鬼九千七,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应天皇宫内,朱雄英正在文华殿与解缙、黄淮、朱高炽等内阁学士商议新政细则。殿角的铜漏滴答作响,已是丑时三刻,御案上的参茶换了三遍,仍是滚烫。

\"五军断事官的品秩定为正五品,却赋予'见印不拜'之权,是否太过?\"解缙抚着胡须沉吟。

\"不如此不足以制衡勋贵。\"朱雄英提笔在奏疏上圈点,\"就像太祖皇帝设锦衣卫,品秩虽低,却能监察百官。断事官直属朕躬,只对军籍、调令负责,不涉其他政务,如此方能专而不滥。\"

黄淮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一份邸报:\"陛下,山东按察使奏报,济南卫竟有三成火铳生锈无法使用,而五军都督府的造册上却写着'九成新'。\"

朱雄英的笔锋骤然顿住,想起去年通州沉河的火铳——枪管内刻着的瓦剌咒符,其实是胡党用来标记\"可嫁祸\"兵器的暗号。这些年五军都督府上下其手,不知贪墨了多少军饷,又让多少边军将士拿着生锈的兵器面对敌人的弯刀。

\"明日早朝,便宣布改制诏书。\"他忽然掷笔,墨汁在黄缎上洇出一片乌云,\"凡阻挠新政者,无论爵位高低,一概下狱。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的骨头硬,还是大明的律法硬。\"

第二天的早朝,文华殿内气氛凝重如铅。当徐允恭展开黄绫诏书,念到\"废五军都督府,设五军断事官\"时,兵部侍郎张灵突然踉跄着跪下:\"陛下,五军都督府乃太祖遗制,若贸然废除,何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朱雄英望着阶下诸臣,看见他正悄悄向班列中的齐泰旧党使眼色——这些人以为胡党已灭,便可继续把持军权,却不知他早已让锦衣卫查清楚,张灵的亲家正是苏州陆家铁坊的东家。

\"太祖皇帝当年设立都督府,是为了打天下。\"他的声音如同出鞘的宝剑,\"如今朕要治天下,便要改制度。\"忽然抽出腰间佩剑,寒光映得殿内烛火摇曳,\"诸位难道忘了,去年通州的火铳,西域的工兵,都是如何借着都督府的印信招摇过市?若再留着这个庞然大物,下一个被构陷的,可能就是在座某位的项上人头!\"

殿内鸦雀无声,唯有张辅的喘息声格外清晰。朱雄英知道,此刻必须快刀斩乱麻,否则新政必将胎死腹中:\"即日起,五军都督府所有印信、账册移交断事官署。各卫所将领三日之内到兵部重新备案,逾期不办者,革职查办。\"他望向徐允恭,\"魏国公,断事官的人选,就由你亲自挑选,朕只要四个字——铁面无私。\"

退朝后,朱雄英独自来到奉先殿,对着太祖皇帝的画像长跪不起。画像上的朱元璋身着龙袍,目光如炬,仿佛在审视着这个敢于变革祖制的孙子。

\"皇祖父,孙儿今日废了您设立的五军都督府。\"他低声说道,\"但孙儿知道,您若泉下有知,必能理解。当年您杀胡惟庸,是为了集权于皇帝;如今孙儿改军制,是为了让权力制衡。这江山,终究是要传给千秋万代的。\"

殿外忽然飘起细雨,打在琉璃瓦上沙沙作响。朱雄英起身时,看见角落的阴影里,有个熟悉的身影——那是父亲朱标,穿着青布儒衫,坐在轮椅上,笑着对他点头。

接下来的三个月,新政如暴风骤雨般推行。五军断事官署在午门西侧拔地而起,十二名断事官每日埋首于如山的军籍册中,连国公府的护军校尉也未能幸免,被查出二十年前冒领军饷的旧账。兵部重新制定调兵流程,每个环节都需断事官、兵部尚书、皇帝三方印信齐全;户部设立军粮转运司,将九边粮草调度纳入中央直管,再也没有卫所敢私扣漕粮。

朱棣回到北平后,立刻将燕王三护卫整编为\"北平镇朔卫\",纳入断事官署管辖。他亲自制定《镇朔卫训令》,要求\"凡调兵必见虎符,凡领军必验账册\",甚至将断事官派来的监军奉为上宾——这让朝中那些等着看他笑话的人傻了眼,却不知朱棣早看透:唯有将自己置于新政之下,才能真正堵住悠悠之口。

西域的蓝玉接到新政诏书时,正在哈密卫巡视屯田。他看着手中的调令格式,忽然大笑:\"好个分权制衡!以后老子要粮得求户部,要兵得求兵部,却也省得那些文官说咱拥兵自重。\"他转头对副将说,\"传令下去,把咱们的屯田账册做得比应天的茶馆账单还清楚,别让断事官挑出毛病。\"

应天城的夏日来临之际,新的御史台衙门正式开衙。王景带着二十名新科御史跪在\"风宪\"匾额下,对着天地祖宗起誓:\"不循私情,不附权贵,唯以大明律法为准则。\"当第一份弹劾户部侍郎私扣西域军饷的奏章送达御前时,朱雄英看着末尾的\"风宪官印\",终于露出了数月来第一个笑容。

这日傍晚,朱雄英带着盛镛微服出访,路过秦淮河时,听见画舫中传来弹唱声:\"燕王验甲风波恶,圣主定策乾坤新。五军断事分三权,从此边疆无祸心...\"他望着河面上漂荡的荷花灯,忽然想起徐允恭昨日的话:\"陛下,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胡党虽灭,瓦剌、女真仍在塞外虎视眈眈,朝中勋贵也不会甘心失去权力。\"

\"盛镛,\"他忽然说道,\"去告诉徐太师,把蓝将军送来的狼头旗挂在断事官署门口。让所有人都知道,内忧外患之下,朕绝不是个会妥协的皇帝。\"

晚风拂过,飞虎纹玉佩在衣襟下轻轻晃动,恍若当年爷爷朱元璋拍在他肩上的温度。远处,应天城的角楼响起暮鼓,十八声鼓点震落满天晚霞,也为这个崭新的时代,敲响了开篇的序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老公弄我一边干一边说粗话

云里雾里总是你

陈叔叔双飞我和我妈小说

多芒小丸子

老公把闺蜜干的嗷嗷叫

实验X因素

军人的粗大(H)拔不出来

轻描淡写z

王叔 我老公还在客厅

秦锐士

妻子互换被高潮了三次

灼灼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