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冰河(承德三年二月)
西风山鬼九千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5章 冰河(承德三年二月),含着奶做着爱太舒服了,西风山鬼九千七,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高煦猛地勒住缰绳,战马人立而起,嘶鸣阵阵。他手中双刀在晨光的照耀下,划出两道夺目耀眼的银弧,恰似划破黑暗的闪电,夺目而凌厉。“杀!”他声嘶力竭地怒吼一声,声音仿若洪钟,响彻整个峡谷。五千骑兵听到号令,如同一群被激怒的猛虎,齐声呐喊着转身冲锋,与上方居高临下的辽东军形成了完美无缺的夹攻之势。他们挥舞着手中寒光闪闪的兵器,舍生忘死、奋勇杀敌,一时间,峡谷之中刀光剑影闪烁,血肉横飞,血腥之气弥漫开来。
朱棣静静地站在峡谷出口处,身后是他亲手训练、精锐无比的“靖边军”,已然列成雁翎阵,枪尖如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宛如一片钢铁丛林。他神色平静,静静地注视着战场上激烈的厮杀,眼神中透露出超乎常人的冷静与从容。这场战斗,从最初的谋划到此刻的交锋,一切都按照他预先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他坚信,胜利的天平必将倾向明军,正义与勇气终将战胜邪恶与贪婪。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激烈战斗中,朱高燧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他肩负着明军军械事务的重任,为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后勤保障。此刻,他正脚步匆匆地穿梭在战场后方的临时军械营中,神情专注而又紧张,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谨慎与认真。他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件兵器,反复擦拭打磨,确保刃口锋利无比,枪尖尖锐耐用;他认真调试着每一架弩机,精准校准角度,测试拉力强度,保证发射时的精准度与强大威力。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些军械就是将士们在战场上的第二生命,是他们生死相搏的倚仗,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有可能成为导致战斗失败的致命隐患,关乎万千将士的生死存亡。
每当有士兵前来领取备用兵器时,朱高燧总是亲自上前递上,同时还不忘轻声叮嘱几句:“兄弟,一定要小心使用,这些兵器可都是咱们克敌制胜的关键宝贝。战场上万事都要多留个心眼儿,愿你平安归来!”他的声音虽然温和轻柔,却饱含着无尽的力量与关切,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温度,让每一位前来领取兵器的士兵都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关怀与重视。在他夜以继日、一丝不苟的努力下,明军的军械始终保持着最佳状态,源源不断地为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输送着强大的战斗力。
随着战斗的持续推进,鞑靼军渐渐陷入了绝境。他们被明军精心布置的伏兵打得节节败退,伤亡惨重,阵脚大乱。阿鲁台这才如梦初醒,惊觉自己已然中计,望着四周如汹涌潮水般围涌而来的明军,心中顿时充满了懊悔与恐惧。但他毕竟是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将领,很快便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强压下内心的慌乱,试图重新组织起有效的反击,挽回败局。
然而,一切都已回天乏术,为时太晚。朱棣的“靖边军”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牢牢地挡住了鞑靼军的退路。峡谷中的明军,在朱高煦和耿炳文的默契配合与有力指挥下,士气高涨,越战越勇。鞑靼军在这场突如其来、排山倒海般的打击下,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瞬间土崩瓦解,纷纷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这场波澜壮阔的龙门峡之战,最终以明军的辉煌胜利而落下帷幕。战场上,硝烟渐渐散去,袅袅升腾,留下的是一片满目疮痍的狼藉景象与无数横七竖八的尸体。明军将士们欢呼雀跃,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庆祝着这场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眼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这光芒照亮了整个战场,也照亮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朱棣望着眼前这震撼人心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久久无法平静。这场胜利,不仅仅是对鞑靼军的一次沉重打击,更是对明军士气的一次极大鼓舞,彰显了大明军队的英勇无畏与强大实力。而朱高燧在军械保障方面的出色表现,更是让他深感欣慰与自豪。他深知,在这场残酷激烈的战争中,每一个人都扮演着独一无二、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正是因为全体将士的齐心协力、共同拼搏,才铸就了今天这辉煌灿烂的胜利战绩,扞卫了大明的尊严与荣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