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法当用严刑
猫头叔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5章 法当用严刑,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猫头叔叔,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65章 法当用严刑
赵辉笑眯眯地询问内阁:“阁老们以为我说得对不对?”
杨荣毫不吝啬赞扬之言:“公爷所言有理,为何内官能巧立名目、压榨商民?不就是因为税无法可依么。国家之税岂能操弄于一群奴仆?”
这话把一旁的金英、范弘吓得脸色变了数变,额头上冒了一堆的汗。
杨士奇不知道赵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是淡淡道:“勉仁说得不错。”
赵辉笑道:“正因如此,应当制定并颁行国家税法,在两京一十四省以及南洋两宣慰司施行。”
杨士奇张口就想反对,但听赵辉说到后面一句就立马把话吞了回去。
“然后以户部官征缴,内官监督,按颁定的国法收取,绝不多取,亦不能少纳。”
既然赵辉自己都说了,可以派户部官征收,那收来的钱,国库就有一份。这买卖,值!
胡濙出言反对道:“如今国用充足,如何还需要加派商税?”
赵辉摆摆手:“大宗伯(礼部尚书雅称)掌管礼部,有所不知啊。这瓦剌一统草原,朝廷要不要出兵?就算不出兵,也要恢复开平、河套,来增强防卫,这要花的钱,何止百万。哪里有充足一说。”
去年宣府遇袭,差点威胁到京师,这事让大家都心有余悸,赵辉这么说,都没人反对。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恢复开平、河套,所需钱粮折算下来合计得八百万两。”赵辉抛出一个惊天炸弹。
“这么多!”连太皇太后都发出了感慨。
其实这是赵辉讨巧的说法,因为这时期的明朝税赋以实物税为主,一年岁入折银1800万两,其中九成都是实物,米啊布啊之类的,真正的银子只有180万两。(宝钞就不用提了,贬值贬到跟草纸差不多了,没人用了)
赵辉这么一描述,就让人感觉好像需要花好几年的岁入才能填上这个窟窿。
明朝本就有商税,永乐时每年就有三十多万两,宣德时,由于赵辉的改革,又开海禁又增钞关,商税猛增至一百万两以上。赵辉要为商税立法的提议得到了所有辅政大臣的同意。
“但是,乱民草菅人命,围困官府,罪不可赦,也应当按律严惩。”赵辉又针对抗税义民的行为给出意见。
“苏州乃我朝税赋重地,不易刑罚严苛,惩处首恶,以儆效尤即可。何况新皇即位,未大赦天下,即行峻法,有伤天和。”杨士奇不同意,觉得应该采纳况钟的建议。
“况钟身为苏州知府,失察在先,失职在后,当命缇骑拿来京师纠治。我怀疑况钟与那些丝织商人暗中勾连,纵容织工们作乱,应当命锦衣卫好好详查一番。不然,天下的地方牧守都学会了为自己开脱的窍门,将来若是真发生了叛乱,谁能为朝廷尽忠尽职呢?”
“不错,况钟在此事上有不尽职之处。”太皇太后想起来了,这况钟就是当年进献蛐蛐给朱瞻基的苏州知府,虽然是朱瞻基主动向他讨要的,可他不知道谏止,一味纵容,岂能一点错都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