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叔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章 火器制造革新计划,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猫头叔叔,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辉给太子上书,要改革火器的生产。

首先是人员。拨出全国三成的匠籍百姓,成立火器厂。

当然了,不是直接把人拉过来给赵辉当职工,而是这三成的工匠不再强制征发应役,而改为收代役钱。各地本需要来南京承担工匠役的匠户,只需要交一笔相当于路费的代役钱,就可以免除该次的劳役。

这笔代役钱,用来募工。

募来的工匠签订书契,按月领取工钱。

这样,火器厂就从兵仗局的手工作坊一跃,跨越了两百年,成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工场。

其次,是生产。

不再吃大锅饭,而是采用多劳多得的模式。原本一个工匠一个月做满30天可以做3支火门枪,但如果超过3支,便有奖金,多劳多得。

再次,是管理。

赵辉要求,火器厂直属于京军,也就是编制上属于皇帝亲自掌管的上直二十二卫。不能让太监或文官来插手管理。

这一点放在最后,赵辉却觉得反而是最重要的一点。赵辉对大明朝那帮子官宦的贪墨能力十分清楚,要是这个火器厂让太监或者文官来管理,不用两三年就能把代役钱贪墨个七七八八了,别说造火器了,造烧火棍都很难了。

奏疏递到太子那,太子看了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

“这个赵辉,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了,一口气要三成的工匠。”太子没好气的跟蹇义、杨士奇等人道。

杨士奇笑着回道:“三成,倒也不多,我大明工匠三十万,三成,差不多十万不到。”

大明朝目前匠籍大概有二十多万轮班工匠、两万多的住坐工匠和两万多的军匠。当然,这是纸面上的数据,许多工匠还有散在各地的,比如在宁波造船的,在徽州冶铁的,在台州造纸的,真正能够分给造火器的,十不存一。

杨士奇提议:“三成太多了,不如挑边远一二省,免除其轮班服役,将该省的代役钱拨给赵驸马。”

蹇义也表示支持,轮班匠十分困苦,生产积极性很差,跟卫所兵一样,经常有人逃亡。

借着此事,可以尝试一下以钱代役的改革。如果实行的好,将来革除工匠轮班制度也是说不准的。

太子同意,“好,杨先生代拟奏章吧,向皇上请示。”

太子自从上次挨批后,行事已经十分小心,像这种一下子两个省匠籍的大动作,没有朱棣的首肯,太子是决计不敢做的。

朱棣对此事倒也十分上心,很快予以批复发还南京。

批示如下:俺妹婿知道要革新弊政,那意思甚好。但太子恁是作甚吃的,一下与他一两个省,当家怎当得越来越回去哩。休道天下太平无事,恁便懒惰了。恁东宫的辅臣每好生勾当着,每日里教好太子,多读些书,做事俭省着些。妹婿作那狮子大开口,拿俺圣旨与他看了,拨一百住坐匠与他,命他半年之内,立功劳出来。待俺回京看了,有功便赏他,无功便拿法度治他,与恁东宫诸曹一并治了。钦此。

太子果然差杨士奇把批复的奏章拿给赵辉看。

赵辉看了后,差点哭了,本想着为大明朝干点实事的,没想到还没开始干活,已经被朱棣判了一个缓刑。

要是折腾了一番没有立下功劳,还得被治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

邋邋遢遢的星星

重生八零:好好活一次

生如夏花SK

厂院新风

快乐的和平鸽

转生萝莉,我即为神明的终焉

爱礼存羊

新北派盗墓笔记

唐锋

废少强势归来,横扫众生!

哆来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