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叔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1章 事变,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猫头叔叔,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整个燕京,朱棣集中了三十万军队和工匠进行施工。

一部分军队是从地方卫所调来的,名为进京操练,实则是进城当牛马来了。这部分军队分为春秋两班,故名为班军。

班军主要来源于燕京周边的山西、河南、山东、大宁等地,从地方上到燕京去当牛马,官方称作“番上”,士卒们则习惯称作“上班”。上班上班,就是这么来的。(猫头按,也有去边境上班的,称作边班)

比较操蛋的是,在这个上班的路上,各个士卒的口粮、盘缠都得自筹。你想从地方到燕京,翻山越岭,要跨过好几个省,那时候没有飞机没有高铁,哪怕有马,路途之艰辛也可想而知。

加上卫所兵家里被军官盘剥,生活日渐困苦,还得供应去上班的班军盘缠口粮,更是艰难。有的人家为了去上班,只能卖地卖房,甚至卖儿卖女,才能凑够去上班的路费。

所以说,上班如上坟并不是现代牛马的专属,而是有历史渊源的。

明军视上班为最苦,很多人在路上就逃跑了,或者没吃的就去抢劫百姓,军纪很差。

更要命的是,这个班还真的非上不可。不然就要治罪,发配或是杀头。

柳溥作为班军的一个指挥使,麾下五千多名班军,统统都是干苦活的,班军从早忙到晚,一天也不得休息,每天都有累死的人,士卒们怨气很大。

柳溥每天都小心翼翼,生怕士卒们哗变。

这日,柳溥正在西安门坐镇,他手底下的班军则都在西苑干活,密密麻麻的人群如同蚂蚁搬家一般,将泥土一点点挖走,然后运到万岁山堆起来(就是崇祯上吊的那个)。

挖掘出来的大坑就是南海。元大都时有北海与中海,现在士卒们在开挖的是南海,组合起来就是太液池。(把中海和南海组合起来就是那个大佬们办公的那个xx海)

挖土别看似乎挺简单的,但其实十分费力,士卒们累得不行,却又一刻不得休息。

士卒正在劳作时,忽然听得东北面万岁山方向人声越来越嘈杂。

有负责运输土料的士卒回来嚷道:“不好了不好了,万岁山北面建宫门的工匠造反了。”

说是造反,其实就是闹事,起因是工部把要求完成的工期又提前了半个月。来自交趾的工匠在工匠中挑唆,其余工匠本就怨气盈天,大家纷纷把手中的家伙事扔在地上,高喊:“不干了不干了,歇工!歇工!”

闹事的工匠越来越多,足有上千人,以至于整个玄武门的工程都停了下来。

班军士卒们纷纷伸长了脖子观望,将校们大声呵斥,士卒们骂骂咧咧嘟囔了几句,这才没把手里的活停下来。

“看个热闹都不行,歇一会会都不让,怪不得匠人们要叫歇。”

“这样反而拖延了工期,上官怪罪下来,大家都吃不了兜着走。”

正在这时,一骑快马飞也似的冲了过来,许多干活的班军连忙避让,有的甚至打翻了担子里的土。

快马行至西安门,马上骑士飞身下马,手中拿着行部兵房的调令。(猫头按:燕京行部的架构类似地方布政使司,辖下有吏、兵、礼、刑、工、户六房,但职权却类似南京六部,对燕京实行统一管理)

柳溥接到调令,要求他集结麾下班军,拿好兵器,开到玄武门,准备弹压哗变的工匠,防止叫歇进一步扩大。

柳溥不敢怠慢,忙下了城楼,召集将校,立即集合士卒。

好在此时班军还保持有较高的战斗力,很快就集结起来了一千余人,简单拿了点兵器,柳溥带着开到了万岁山下。

同时来的还有其他几个方向的在京军队,总计加起来估计得有五六千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综影视之不走剧情,攻略气运者

爱吃蜜饯的满朝文武

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

邋邋遢遢的星星

翡翠天眼:开局万倍捡漏!

北半球奥特曼

疯批王爷的替嫁小医妃娇软可人

以竹

重生八零:好好活一次

生如夏花SK

厂院新风

快乐的和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