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书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章 求和?晚了!,大明,我来了!,一蓑烟雨任书海,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尘土飞扬中,一小队打着白旗的蒙古使者,在明军锐利如刀的目光注视下,战战兢兢地通过了戒备森严的关门。

为首的使者,是脱脱不花汗信任的老臣阿鲁台(与历史人物同名,非同一人),他双手捧着一个装饰华贵的紫檀木匣,里面放着鞑靼、兀良哈各部联名的议和书,以及象征性的贡品清单——五百匹骏马,一千张上等貂皮。

他们被直接带到了皇帝行营——一座设于居庸关内、临时搭建却气象森严的巨大营盘。

中军大帐外,龙旗猎猎,披坚执锐的近卫军士兵如同铁铸的雕像,无声地散发着凛冽的杀气。

帐内,朱祁镇端坐于铺着虎皮的帅椅之上,并未着甲,一身明黄常服,却比任何盔甲都更具压迫感。

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侍立左右,巨鹿伯井源、内阁次辅于谦等文武重臣分列两旁,帐内静得落针可闻,只有帐外呼啸的风声隐约传来。

阿鲁台几乎是被两个如狼似虎的明军架进帐内的,腿肚子早已转筋。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紧紧贴着冰冷的地面,双手高高捧起那个紫檀木匣,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尊……尊贵的大明皇帝陛下,小臣……小臣奉我鞑靼大汗脱脱不花、兀良哈三卫头人之命,特……特来献上永世修好之盟书,并……并薄礼,乞……乞求大明皇帝陛下息雷霆之怒,罢……罢远征之兵……”

杨老三按刀上前,面无表情地接过木匣,检查后打开,取出那份用蒙汉两种文字书写、盖着十几个部族首领印信的羊皮卷议和书,恭敬地呈给朱祁镇。

朱祁镇接过来,并未立刻打开,只随意地掂量了一下议和书的份量,嘴角噙着一丝冰冷的、嘲弄的笑意。

他慢条斯理地将羊皮卷展开,目光如寒冰般刮过上面的字句——无非是些“永为藩属”、“岁岁朝贡”、“绝不再犯边”的陈词滥调。

他的指尖,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缓慢,划过那些毫无新意的承诺。

然后,停住了。

“永乐九年,”朱祁镇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敲在每一个人的耳膜上,带着彻骨的寒意,“尔等叩边大同,焚我村寨三十七座,掠我边民两千余口,妇孺哀嚎之声,犹在耳畔!”

他的指尖向下移动,如同冰冷的刀锋在羊皮上刻下血痕:“宣德三年,再犯宣府,屠戮军堡,掠我子女牲畜,尸横遍野!累累血债,罄竹难书!”他猛地抬起头,目光如两道实质的闪电,刺向匍匐在地、抖如筛糠的阿鲁台,

“区区一纸空文,些许马匹皮货,就想一笔勾销?就想让我二十万将士勒马回头?脱脱不花,是觉得朕的刀,不够利吗?”

“陛……陛下息怒!”阿鲁台魂飞魄散,涕泪横流,拼命磕头,“长生天作证!此……此皆前尘旧事,非我大汗本意啊!今大汗及各部首领,诚心归顺,愿……愿世世代代……”

“够了!”朱祁镇断喝一声,如惊雷炸响。

他霍然起身,一把抓起御案上的朱砂御笔,饱蘸浓墨,那鲜红如血的朱砂,在羊皮卷上代表着“永世修好”的华丽辞藻旁边,狠狠划下!

一道触目惊心的血红斜杠!

“嗤啦——”羊皮卷被那灌注了帝王怒火的朱笔划破,发出刺耳的声响。

“你回去告诉脱脱不花!”朱祁镇的声音如同春雷一般,砸在阿鲁台的心上,也砸碎了所有蒙古人最后一丝幻想,“朕的二十万大军,已出居庸关!让他洗干净脖子,在斡难河畔等着,朕,亲自去取他的项上人头!”

“拖出去!”

两名铁塔般的侍卫上前,像拎小鸡一样将瘫软如泥的阿鲁台架起,拖出了大帐。

那被朱砂划破、代表着草原最后希望的羊皮卷,如同垃圾般飘落在地。

帐内众人,无论文武,皆肃然挺立,胸中热血激荡。

陛下这雷霆一怒,这血红的一划,彻底斩断了任何侥幸,也点燃了将士胸中那焚尽草原的熊熊战火!

明兴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

大明皇帝朱祁镇,亲统龙威、龙兴、龙扬、龙吟、龙健五大精锐,并近卫军三万,合二十万虎贲,出居庸关,浩荡北进。

大军所过,旌旗蔽日,刀枪如林,铁蹄轰鸣,大地颤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御兽家族,从剑蝗开始

水青山风

帝道无疆

如丑

仙渊

晨弈

请不要害怕

脚震震

天祖

燕纷飞

秦天师,你究竟有几个好哥哥

惠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