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风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0章 张布,中国古代名人传,轩辕风雪,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侍卫们身披玄甲,手中的戈矛在黯淡的天光下泛着冷芒。
张布持枪立于台阶之上,望着銮驾前趾高气扬的万彧,突然笑出声来,笑声中满是嘲讽与悲愤:“万将军可还记得,先帝亲赐的‘忠勇’金印?如今印绶尚在,忠义何在?!”
万彧面色骤变,恼羞成怒地挥起马鞭,狠狠抽向张布:“逆臣休得胡言!新君登基,乃天命所归,尔等妄图螳臂当车!”
枪槊相交,迸出耀眼的火花。张布自幼习武,又久经沙场,一杆长枪在他手中舞得密不透风,招招直取要害。
然而孙皓麾下亲兵众多,且个个悍不畏死,包围圈越缩越小。
就在张布浴血奋战之际,却见孙皓缓缓掀开轿帘,阴鸷的目光扫过满地血污,嘴角勾起一抹残酷的笑意:“张布,你以为凭一杆枪就能挡住天命?识时务者为俊杰,何不早早归降,保你荣华富贵......”
话音未落,城楼上突然传来梆子声——丁固、施绩的援军终于赶到了!
张布心中一喜,士气大振,枪尖猛地刺向万彧咽喉。
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突觉后心一阵剧痛,温热的鲜血顺着脊背流下,瞬间浸透了衣甲。
他难以置信地回头,只见濮阳兴握着染血的长剑,面色苍白如纸,眼中满是痛苦与挣扎:“对不住了,子通。”
濮阳兴的声音带着哭腔,“孙皓握有朱太后懿旨,若是反抗,便是谋逆大罪。我们......我们别无选择......”
张布踉跄着后退几步,靠在冰冷的宫墙上,手中长枪无力地垂下。
他望着昔日并肩作战的同僚,嘴角溢出鲜血,却突然笑了起来,笑声中带着无尽的悲凉与绝望:“原来你我皆是......皆是这乱世中的可怜虫......”
他的视线逐渐模糊,恍惚间看见孙休站在云端,依旧是武昌城宴会上的模样,笑着向他招手。
孙皓踩着满地尸首登上台阶,用绣着金线的靴尖挑起张布的下颌,眼中满是轻蔑与厌恶:“可惜了这等忠勇之士。来人,将他的头颅悬于朱雀门,昭示天下——敢逆朕者,皆如此人!”
寒风卷起张布散乱的白发,他至死都紧攥着那枚断剑熔铸的令牌,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对先帝的忠诚。
十年后,吴主孙皓在晋军的兵锋下出城投降,被押往洛阳。
途经朱雀门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沙尘漫天,迷了众人双眼。
恍惚间,孙皓仿佛看见张布提着滴血的长枪,从漫天黄沙中缓缓走来,眼神中满是森然的怒意。
他惊恐地惨叫着跌下马车,额头重重磕在当年悬挂张布头颅的铁钉上,鲜血如注,瞬间浸透了青砖,如同为这位忠肝义胆的孤臣献上最后的祭礼。
自此,建业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每逢雨夜,朱雀门便会传来金铁相击之声,伴随着若有若无的呐喊与悲叹。
那是张布的英魂,仍在守护着他未能保全的江东山河。
而他用生命书写的忠义,虽被权臣的阴谋与历史的尘埃掩埋,却在泛黄的史书记载的缝隙里,永远闪耀着不屈的光芒,诉说着一个孤臣对主公、对家国最赤诚的坚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