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半夏即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4章 元宵谭家菜,村之恋,花开半夏即入秋,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家庭团聚总是充满温馨与故事。刘青青孕吐,新生命即将到来,这是家庭的新希望。岳父岳母旅游归来,想必带回了不少轶事。大姑陪着姑父回老家,那是对故乡的眷恋。大哥带着家人回贵阳,我们在元宵节这天团聚。就像很多家庭一样,各自有着不同的轨迹,却在某个时刻汇聚。这让我想起曾经自己的家庭聚会,大家从不同地方赶来,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经历,有欢笑,有感慨,这种团聚的时刻,是生活中最珍贵的画面。
“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这习俗背后满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除夕夜,挑耐烧柴禾把火烧得旺旺的,一家人围坐火塘守岁。就像以前老家木房子的火塘,能煮饭烧水还能煨食物。火越大越久,象征越发财,大家边吃点心边谈新年计划,火苗窜动时仿佛幸福就在眼前。
到了正月十五,全屋点灯直至次日早晨。这既是给祖先照路,也是祈愿家人健康。以前是洋油灯,现在是LEd节能灯。这一火一灯的习俗,承载着代代相传的民俗文化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家中的佣人都放假了,我请了半山庄园的管家李明在谭家菜餐馆我定了一桌菜打包送来了岳父的别墅。别墅门铃响起,刘青青去开门,长长的服务队伍端着菜走进客厅。李明见到刘青青,双手合十,半躬身,低头说:“二夫人,先生定的谭家菜系已经做好送来了,请您一家人慢用!祝您一家人元宵节快乐!”
刘青青拿出红包,递给李明,请他将这些红包分给大家。岳母和大嫂听到说“二夫人”也是为之颤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嫂出门一看头车,居然是半山庄园的车辆牌照。
谭家菜是宫廷御用的菜系。作为宫廷御用菜系,那可是相当有讲究。它口味清淡,这在众多菜系里很独特。就像它的摆盘精致、用料上乘一样,每道菜都像是一件艺术品。是纳兰家从京城引来贵阳开的私厨,只对会员制营业。
谭家菜可以追溯到清同治年间,谭宗浚高中榜眼入京为官,他家宴就小有名气。后来家道中落却发展出私房菜,也是传奇。
它和其他官府菜一样,是官宦家厨所制。谭家菜能成为官府菜代表,与谭宗浚的文化底蕴也有关。毕竟他出身书香门第,这种文化气息也融入到菜里了吧。而且周总理指示不要让它失传,可见其独特价值。
“谭家菜,青青你定的?”岳母一脸惊讶看着餐桌上的菜系,这一桌就是三十万,岳母是去吃过几次的,她申请了几次的会员都没有得到,大姑和大嫂倒是他们家的砖石会员,倒是需要预约的,春节期间,更是一桌难求。
“还有青青,那个人可是半山庄园的李管家,他称呼你为二夫人,对你很是恭敬?”大嫂偷瞄了一眼在厨房忙碌的我们父子仨,“你是不是吊小白脸还是被大佬养起来了?老实说!”
“瞎想什么呢?大嫂,你这个脑回路,他就是我家的管家!”此话一出,刘青青顿感不妙,立即用手捂住嘴。尴尬的笑了笑,“大嫂,说什么呢,我就定了一桌菜嘛。”刘青青避重就轻的说。心想:“差点暴露了,到时候老公还不得生吞活剥了我。”
客厅内的三位女子,相视无言,岳母频频向大嫂递眼色,深恐刘青青重蹈岳母昔日之覆辙。“二夫人”此称谓,听来仿若古时之妾室,现今之暗地情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