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真是天人降临?
自然之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7章 真是天人降临?,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自然之美,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蹇硕接过,心中既惶恐又激动。握紧定业刀,他表示无论生死都要履行使命。
刘禹离开后,洛阳逐渐恢复了些许宁静,但各方都在加紧筹谋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士族们的焦虑与忧虑也在悄悄蔓延。
最终,严冬降临,刘远带领着归来的车队进入了陈城的门户,迎接他们的是一片寂静却温暖的小场景。刘宠没有摆设盛大仪式迎接主公,仅由忠心护卫驱车而来。
### 朝代风云:北伐凯旋与国事纷争
北伐胜利的消息传来,战功赫赫。此次战役一举斩敌数万,声威远震,成为宗族历史上的空前壮举。将领心中满是荣耀,甚至想象着日后见列祖列宗时,也能自豪地讲述这段传奇经历。
回到营帐中,“父帅。”年轻将领恭敬说道。
“陈域今年收成可好?”长者关切问道,眼中带着期望的目光。
“还算不错。”年轻将领回答,“尤其是浚河工程的顺利完工让农田受益,田曹袁曜卿确实有能耐,这次外征前他的表现非常抢眼。只是他未随行期间,另一位重要官员袁滂居然在朝中一声不吭,不知是否认为我们离了他就不行?”
老将轻笑,“袁涣可用即用之。” 年轻将领淡然地说:“治民耕田之事至关重要,乃立国之本,与军事政务并驾齐驱。”
“罢了,我已在九县之地为你安置了牧马场,并储草引水,确保归来的战马能够安稳栖息。” 老将略带欣慰地说。
年轻将领连忙称谢。此时陈国领地广阔如南阳郡,人口逼近四百万,相当于一个小州规模。管理上若无各部门的协同,单靠少数几人恐怕难以维系稳定。
城门附近,军队整齐地卸下装备回营;商队穿梭其间,带来繁荣景象。“父亲,几时回府?” 王侯门前的问候透露了父子间的亲厚。
年轻将军承诺,“需处理完事务再回府”,实际是要尽快确定未来家室大事。老将对此心知肚明,但也不再多问。
骠骑将军府,议事堂里众谋士纷纷报到,各司其职,等待下一步指示。“事情太多了,”众人议论,“应先分轻重。”有人指出当前最要紧的是内政事务,而非个人婚事。
年关将近,新一年的政策规划亟待公布。“娶亲纳妾并非急迫,而国事刻不容缓。”顾雍劝道。
书房中,典韦忙着照料取暖炉,确保主人不受寒气所侵。当刘宠(文中改名)翻看为他准备的新娘名录时,心中泛起几分奇异的感觉。这些女子多被视为天赐良缘之人,难道背后还有什么深意?
随即召来得力助手询问各地情况,并命令严查地方上的资源流转问题。“局势渐趋复杂,”刘宠思索,“未来的动荡已不可避免,需要更谨慎地应对各方势力的变化。”
华雄设立生祠供奉事件,则引起了更多人的警觉——这种极端举动似乎在宣扬某种超凡的力量或身份,或许暗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社会变革正在酝酿之中。牛辅为此感到忧虑:“这样做真的合适吗?”面对质疑,华雄态度强硬:“这有什么不可以,将军之功足以让人尊敬。”牛辅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必须尽早向更高的权力者报告以避免潜在危机。
段刚是北伐的大功臣,被封为亭侯,地位显赫,非寻常将领可比。
就算是董卓亲自来守备营也得对他客气三分。“你敢动?”段刚眼神一厉,厉声道:“在整个河东守备营里,谁敢碰骠骑将军的生祠?我杀他也不为过,不信你就试试。”
“算了。”牛佑愤懑不已,随即转身离开。刚出军帐,便见主将马超正在生祠前行礼膜拜,并口中念念有词,说什么‘求骠骑加持力量助其封侯’。牛佑心想众人已失智,马超身为一营主将带头如此信奉天人降生,如何还能约束士兵?
大怒之下的牛佑准备返回城中向董卓汇报,必须尽快调离马超和段刚,否则只需一年的时间整个河东守备营将不再受控。“呵。”段刚冷笑着望着离去的牛佑背影。
马超走了过来,盯着问道:“又是让你拆掉那座生祠吗?”
“嗯。”
段刚眉头微皱。
“对了,你归营时公与先生对你说了些什么?”马超摸着胡子,眯着眼睛问。
“没说啥特别的。”
华勇笑了笑试图糊弄过去。马超并未继续追问,他是出身凉州士族的人,而段刚来自关西平民之家。
或许正因为他的出身,才会使他多次成为冲锋陷阵的前锋。
回到安邑,太守府内,牛佑又在抱怨着生祠之事。
“天人降世?”董卓难以置信地说,“真是天人降临?”
“是的。从并州回来后士兵都传骠骑能给予他们战场上的加护。不少人都去朝拜。”牛佑无奈地道。
“我们真没法把段刚调走吗?”
“可以。”李仁沉声建议道:“太守不妨上书请求大将军的帮助,如果段刚能调离河东守备营,对大局也有益。”
董卓思考半晌,“还是等时机再行考虑吧。”
李仁则提出了另一个主意:亲赴现场,表现对骠骑的尊崇。
数日后,在洛阳,皇帝刘宏惊诧地听闻了这个消息。身为帝王深知不能轻易被人左右权柄,但他知道若不让步恐怕会失去对局面的掌控。
几日思虑,刘宏决定将段刚安排至中牟——这既能保障自己利益又能暗含更深的战略意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