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6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章 肖悦芹到底是一个样的人,谜团,谜团,黄鹂66,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这些恶劣的条件并没有影响肖悦芹学习的热情。她的老师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师,脸上布满了皱纹,那是岁月和知识沉淀的痕迹。他的眼睛里总是透着温和与智慧,教学方法很传统,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是他的教学工具。但肖悦芹却能从老师简单的讲解中领悟到很多知识。
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数学难题,那是一道关于鸡兔同笼的问题,这可把班上的大部分同学都难住了。同学们有的抓耳挠腮,手指不停地揪着头发,有的在纸上乱写乱画,纸张被笔尖划破,发出嘶嘶的声音。教室里一片嘈杂,像热闹的集市。
肖悦芹则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她的座位在教室的角落里,光线有些昏暗,但她的眼睛却像星星一样明亮。她眼睛盯着黑板上的题目,小脑袋里飞速地运转着。她想到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她先假设笼子里全是鸡,算出脚的数量,然后再根据实际脚的数量与假设的差值,算出兔子的数量。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发现了宝藏。
她举起手,自信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她的声音清脆响亮,如同山间的百灵鸟:“老师,我算出来了。兔子有……只,鸡有……只。”老师听了她的答案,眼睛里满是惊喜和欣慰,他赞许地说:“肖悦芹同学真聪明,这个方法很独特。”
肖悦芹不仅在学习上聪明,在生活中也充满了智慧。
每到农忙季节,家里的农活特别多。有一年收割麦子的时候,天气炎热得仿佛要把大地烤化。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太阳像一个愤怒的火球,肆无忌惮地释放着它的热量。麦浪在热风的吹拂下翻滚着,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无奈地叹息。肖悦芹的父母在麦田里忙碌着,他们弯着腰,手中的镰刀不停地挥舞着,汗水湿透了他们破旧的衣衫,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干涸的土地上。
肖悦芹也跟着去帮忙。她看到父母累得汗流浃背,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站在麦田里,望着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浪,心想一定要想个办法提高收割效率。她发现传统的收割方式效率很低,于是她开始仔细观察。她注意到麦子在风中的倒伏方向,以及镰刀收割时的受力情况。
她找来了一些废弃的木板和绳子,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工具。她先把木板削成合适的形状,用砂纸仔细地打磨,直到木板表面光滑,不会划伤手。然后用绳子把木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可以弯曲的框架。这个工具可以把麦子更整齐地聚拢在一起,方便收割。她把这个工具拿给父母看,父母开始还有些怀疑,但试用之后,发现效率果然提高了不少。父亲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母亲则用满是灰尘的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欣慰地看着肖悦芹。
又有一次,村里的井水干涸了,这对于村民们来说是个巨大的灾难。村子里的那口井曾经是大家的希望之源,井口周围的石头被岁月和打水的绳索磨得十分光滑。现在,井里只剩下干裂的泥土,像一张绝望的大口。村民们都为饮水问题发愁,大家围在井边,脸上满是焦虑和无奈。
肖悦芹仔细观察了村子周围的地形,她不顾炎热的天气,在村子周围的田野和山丘间穿梭。她发现村子后面有一个低洼的地方,那里的土地看起来比较湿润,周围的野草也比其他地方更加茂盛。她推测那里可能有地下水。
她找来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在那个低洼的地方开始挖掘。他们用简陋的工具,一锹一锹地挖着。泥土很坚硬,每一锹下去都要费很大的力气。他们的手上磨出了水泡,汗水不停地流淌,滴落在泥土里。挖了好几天,终于挖到了水。当第一股清泉涌出来的时候,孩子们欢呼雀跃。村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赶来,大家拿着水桶和瓢,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感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拉着肖悦芹的手,激动地说:“悦芹啊,你真是我们村的小福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