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明No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章 魏明帝曹叡,中国皇帝独白,陈洪明No1,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曹叡英明之一就是对待四个辅政大臣,很多人最后是被辅政大臣给困住了,连不断被称道的康熙皇帝最后都不得不与辅政大臣直面对抗,绝大部分的皇帝可能是等辅政大臣死掉才开始正式亲政施展自己的才华,而更多的平庸的皇帝就是一生都是活在辅政大臣的影子里面。而曹叡一上来就分析四个人对自己的影响程度,从而借助当时的形势,而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让自己一上台就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
他的错施就是陈群没有军事根基,对他的统治起不到直接的干涉作用,留在中枢。而其它三个加官进爵显示重视,实际工作地点全部变成了远离京城,前往边境,或镇守边境,或攻打蜀汉或东吴,扩充地盘。远离京城。
这样他的政策的施行,没有任何干涉。所以一上来就通过这种手段,让自己大权独揽。开始了自己的执政生涯。所以一生平定鲜卑,击退了诸葛亮的多次北伐,和东吴孙权的攻伐,也是能文能武之人,所以他被称为魏氏三祖。
然而他的一生可能最大的问题就是看错人了,他让司马懿作为辅政大臣,大力重视司马懿,同时让曹爽以前作为辅政大臣,而曹爽和司马懿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人。太子又很小。所以就最终给了司马家的机会。
公元239年1月22日,曹叡病重于嘉福殿驾崩,死前拉住司马懿的手,让他一心辅佐自己的儿子。司马懿是痛哭流涕表示绝对没有问题,可是终究司马懿不是诸葛亮,曹叡也不是刘备。
曹叡死后被安葬在高平陵,位于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东。高平陵更加出名的是因为司马懿发起的高平陵之变而出名,具体是怎么样的故事,欢迎继续收看下一篇的故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