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中举之后
沧海茫茫粒米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2章 中举之后,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郭雪在家又生了第二个儿子,小名杨大宝。郭雪生第二个时比第一个轻松多了,生得越多越轻松。隔壁一位大嫂就是买菜的路上产下第五胎,自己咬断脐带,脱下外套把孩子一裹,左手抱孩子右手拎菜就走回家了。
杨大宝满月,郭雪亲父母带着红鸡蛋红枣等礼物来探望女儿。他们在院子里巡视一圈后,亲家母说道:“你袁家忒小气,小门小户多憋屈!如果再生一两个,我看外孙住哪里!”
冯氏自豪地说:“亲家母,你坐下,咱俩说说心里话!风水先生看过啦,先生说,这座房子风水好,不要轻易去搬家!”
亲家母哼一声道:“风水先生惯于骗人!我家男人从千户升到二品,不也搬了大房子?搬了后郭雷给生了一个孙子,郭雪给生一个外孙!”
亲家公拉了一下老婆,说道:“我升官还不是杨植出的主意。”
亲家母正要说什么,郭雪打岔道:“爹、娘,郭大出生,杨植考了秀才;杨大出生,不知道杨植能不能考上举人?”
亲家母不容置疑地说:“那简直是一定的!没有人比我更懂杨植!
当年我在冯家舅舅屋里给杨植倒茶,第一眼看到杨植,就相中了这个女婿!杨植鬼精鬼精,花花肠子不知道多少!他惯于把人迷得五迷三道!当初你们都不相信他能考上秀才,不相信他能搞出琉璃!”
郭雪听了很不高兴,驳道:“我家相公最忠厚老实了!人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但是你看杨植,再有钱都不变坏!”
亲家母听了哈哈大笑,拉着冯氏的手说:“果然女生外向!我生这个女儿,算是赔了!你看郭雪,哪像我们两个!”
中都副留守和中都锦衣卫镇抚使脸色尴尬,互相说道:“走走走,我们到外面吃酒尅饭去!”
两人正要向外走,就听得街道口传来鞭炮声,还有人敲锣打鼓。冯氏怒道:“哪家娶媳妇嫁女?也不来知会一声,怕我不去随礼帮忙么!”
锣鼓声很快来到家门口,只见县衙户房黄书吏、礼房书吏两人从外面直闯进来,黄书吏大声喊道:“袁叔叔,你家杨植中了举人!”
院子里五人闻言愣了一下,旋即笑得打跌,拍手叫好。郭雪跳了起来,抱着两位老娘转了一圈,亲家母喝道:“举人夫人,还像个小孩子一样!”
袁守诚满脸堆笑上前问道:“黄书吏,请问杨植考了多少名?”
黄书吏哈哈大笑道:“我那个结义兄弟杨植,考了解元,南直第一,京城连登黄甲!”
冯氏对黄书吏素有成见,不是很相信他。黄书吏的话超过冯氏的期望:整天东奔西跑的儿子能中解元?戏文里没有这种读书人!她下意识问道:“是不是搞错了?”
黄书吏回答说:“这还有错!”说着转头对几个邻居大嫂喝道:“差把火!你们快进去,把我婶婶、我弟妹、我的两位大侄子公子扶出门来!”
待郭雪等人被大嫂子们连推带拉弄出门后,礼房书吏喝一声:“你们还不动手,更待何时!”
说着气势十足地一挥手,只见县里衙役们手挥锄头、棍棒,把袁守诚家的匾额、大门砸烂,又冲进院子里,把屋檐上的瓦片挑落下来。
袁守诚又惊又怒,拉住两位书吏问道:“黄书吏,你们想干嘛?”
黄书吏笑着解释说:“咱们凤阳县几十年就没有中过一两个举人,是以袁叔叔不知!这叫改换门庭!这几天叔叔婶婶弟妹公子就暂时住在亲家那里,县里户房出钱给你装修!”
袁守诚看着比自己大十多岁的黄书吏,别扭地说:“那谢谢了!咱俩各论各的吧!你管我叫袁叔,但我叫你黄叔比较好!”
几人拖家带口向郭亲家的家里走去,一路上不断有人前来道喜,由袁郭两位老爷去应付,三位女人边走边议论杨植中解元的事。冯氏还是不太敢确信,问郭雪道:“你说会不会像评话《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说的,主考官点错了?”
“我们有理由怀疑主考官点错了!”一群松江举人围着杨植喝道。
乡试放榜的第二天,所有的新晋举人都要去应天府学唱歌跳舞吃席,主持乡试的主考官、辅助同考官、提调官、监试官都会列席,雅称鹿鸣宴。
大明以凤阳府最大,共五州十三县,本科破天荒中了四位举人,连同刘羌栋在内。于是四人结伴前去应天府学。
宴会还早,新晋举子一群群地扎堆互相认识,从此这一百三十八人就是同年,有相互利用的本钱。
南榜地区的举子万万没想到,中榜的江北五府居然出来一个解元,这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苏州松江两地,出个状元什么的如家常便饭。是以礼经魁首解元来自中榜,刚伯佬、乡吾宁力压苏松天骄,换谁都受不了。
四位凤阳举人刚进入府学,就被众举子注意上了。几名松江举子围了上来,说道:“硬盘,我们来盘一盘道!因为我们有理由怀疑主考官点错了!”
杨植疑惑地问:“何谓硬盘?”
“刚伯佬一根筋阿木林又臭又硬,乡吾宁来到松江找不到路盘来盘去,所以我们松江人统称刚伯佬、乡吾宁为硬盘!”
刘羌栋等人听了大怒就要动手,几名松江举子冷笑道:“果然是硬盘!你看清楚,这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杨植劝住同乡,温和说道:“你们想怎么样?”
“我们想和你比试比试!”
杨植笑道:“我等读书人以经义立身,阐述的是圣人之微言大义!圣人代天立言,吾辈代圣人立言,那我来问问你们……”
这话还没有说完,对面几个松江举子就感觉不妙,平日里大家写八股文,哪怕题目是“格物致知”、“格物穷理”,都不会往深了说,而是翻来覆去的车轱辘话。他们想起杨植在南京发的揭帖,心立刻就虚了。
这时一位个子较矮但长相清秀的举人过来,对那几名松江举人说道:“大家都是同年,为何互相内讧?”
刘羌栋怒道:“明明是他们挑事,为何你说内讧?”
为首的松江举子道:“徐阶兄来的正好!你身为华亭骄傲春秋经魁,却没有夺得解元!我等松江府乡人今日定要为你向中榜地区的刚伯宁讨一个公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