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回乡
沧海茫茫粒米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7章 回乡,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植离开南京七、八个月后回来,一切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公而忘私的姿态要做足,杨植连徐家小院都没有回,进城后直接去南京锦衣卫衙门销差。
“还好徐天赐和你走得及时,你走了不久上头来人来查问江彬余毒,结果你们都不在南京,就这样不了了之。”吴都指挥使不紧不慢说道,“听说我家老三在日本找了一个相好的,还比他大,跟你有没有关系?”
杨植的眼神充满了无辜:“都指挥使大人,令郎又不是没有回南京,你去问他好了!”
“他回南京后笑得像个三十多岁的孩子,还说要再去日本!我感觉你这个人虽然不坏,但心机深沉,一点不忠厚老实!不知道你会不会利用老三。”
杨植分析道:“你们这种权贵之家的子弟结婚只是两家合伙,一切只为生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撞天婚,盲婚哑娶!男女只在洞房时才见面,事前缺少感情培养!所以,当他如脱笼之鸟看到外面的世界,感情就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吴都指挥使深认为然,不禁亲手给杨植倒了一杯茶。
“吴大人,新皇即位,听说咸称其为尧舜之君,不知都指挥使怎么看时局?”
“圣上即位以来,就天天跟大臣为谁是圣上的父亲较劲,我看这些酸儒就是吃饱饭撑得难过!不过正月里禁宫失火,大臣都说是圣上不肯认孝宗为父,上天震怒!圣上才消停了。”吴都指挥使看看杨植,“现在你来了,正好给你一个差使,去南京礼部坐听!”
锦衣卫有监控百官的职责,各中央机构都有锦衣卫公开坐听。刑部或大理寺审案、六部部议时,锦衣卫常常坐在角落做笔录。但南京朝廷都是闲人,南京锦衣卫从来不派人坐听,除了三巨头的南京守备会议偶尔会去应付一下。
见杨植疑惑不解,吴都指挥使说道:“南京礼部来了个新人,任南京礼部七品主事,叫张璁。此人去年才中进士,却凭两封议礼奏疏在大明官场掀起惊涛骇浪!所以派你去南京礼部坐听,看看他跟什么人来往,有什么言行!”
杨植笑嘻嘻地说:“吴大哥的意思是……?要不要寻一个由头,把那个愣头青给做了,让他罢官回乡?”
“你呀,刚夸你心机深沉,你就现出没有官场历练经验的原形!我们锦衣卫永远站在皇上一边,不管这个皇上是谁!张璁他站皇上,那锦衣卫自然不能亏待他。指不定有些与张璁意见相左的官员组团去殴打张璁,你得好好看着他,别让他被人打了!”
杨植自然不会着急去办差,出长差后,按制度他可以休息半个月一个月,他回到徐家小院把行李扔给小舅子和舅舅。
涂惟早已等候着,见面就汇报情况:“最近形势有比较大的变化。很多太监或被下狱、或被召回北京再赶出皇宫。丘得公公先是被贬到江西任镇守太监,然后被下狱。”
这是意料之中的,嘉靖一朝的太监最憋屈,哪怕是张佐黄锦这种陪着嘉靖长大的太监。
“我们的商路、渠道受影响了么?”
涂惟翻翻手头的账本说道:“倒是没有受多少影响。咱们现在早就不只做琉璃了。在松江、福建做海贸,从中药材到瓷器丝绸无所不包,去年赚了八十万银子,从福建、苏松赚得多。
张二带着十几个人跟着徐天赐去广东,一去就打开了商路。因为佛郎机人赶走满剌加国王吞并其国,朝廷在前年下令驱逐广东的西夷,不许佛郎机朝贡。结果广东士绅走私的利润更高,近乎翻倍,也不知道佛郎机人哪来的那么多金银。”
前世看《三言两拍》里面的普通中产市井商人,动不动出手就是百两、千两银子的交易,因此杨植对大明中期的商贸繁荣有心理准备,只是没料到这么赚钱。
“收矿税商税的太监不会再有,但是镇守太监、织造太监、市舶太监,朝廷是不可能减的。”杨植判断道。
杨植突然想起后世的袁大头,对涂惟说道:“咱们的银子要标准化,仿造西夷金银币样式。一圆银币,总重九钱,银八九,铜一一,压铸成形,正面打上牡丹标记,背面打上‘龙兴凤阳’字样,银圆吹一口气,放耳朵边听有嗡嗡脆响,赏心悦耳。另外再铸半圆银币。”
涂惟愣了一下,问道:“那还要开一个水力压铸工坊、建模,干嘛这么麻烦?”
“这叫铸币税,咱们九钱银子可以当一两用,这毛利就有一成多,量越大赚得越多。工坊就建在凤阳,那里免商税农税,人人都是拐弯抹角的皇亲国戚、勋贵老乡,没有人敢找麻烦。
就让凤阳八卫跟凤阳县府合股来做,他们有地方有人有机器,而且不怕军户上工时偷钱,抓住就行军法砍头,我们就让他们赚铸钱的利润。你跟我一起回凤阳,把这事安排一下。”
这次回到凤阳轻松很多。正德已逝,没有人再觉得杨植被正德拍过肩膀就会有一飞冲天的奇遇。
郭雪又怀了第二胎,家里终于买了两个老妈子照料,大宝已经在学走路、说话。袁守诚功成名就,也不去当值了,整日价抱着大宝去濠河边看船。
冯氏见杨植和郭雷回来,喝道:“你岳丈家也搬到县郊,就在西门外!一个女婿半个儿,我们诗书世家不要让人说闲话!快去问安!”
杨植只得和郭雷一起拎着礼物来到西门外,却见岳母坐在里坊门口和一群街道大妈边嗑瓜子边聊天。杨植、郭雷赶紧下马,拎着礼物走过去:“娘,给岳丈送礼了!岳丈乔迁之喜,小婿还没有上门道贺呢!”
岳母没有理会亲儿子郭雷,而是瞥一眼礼盒和马上捆着的江宁丝绸,没好气地问道:“送的什么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