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伤逝
沧海茫茫粒米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6章 伤逝,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夫人早上听到正德发烧的消息后过来寝宫内室,此时正德已经睡下。夫人摸摸正德的额头,见烧已经退去,便回到自己的宅院,为正德做汤圆。
汤圆的做法非常简便,用糯米粉加入滚水捏成团,中间放入玫瑰糖为馅,到锅中煮上片刻,便可以食用了。
夫人拿个小碗盛上四个汤圆,正要向寝宫走去,院门被一把推开,张永领着几个奉御直接闯了进来。
正德自大同纳了夫人后,对夫人宠冠一时,饮食起居日夜不离。江彬等边将干儿子们以皇义母称之,张永等随侍太监们以贵妃视之,称为“娘娘千岁”,从来不敢在礼制上有所懈怠。
正德南巡期间,夫人与张永经常见面,互相都很熟悉。夫人手捧汤圆,见张永贸然而入,这时她才发现平时比她矮上一头的张永,站在自己面前,居然挡住了日光,其身材高大魁梧与宣大边将无二。
张永面无表情,眼睛看向天空,以内相的气势淡淡说道:“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刘良女,咱家有好生之德,不想与你弱女子为难。即日起,你回大同去,今后没有豹房了!”
夫人手一抖,瓷碗掉落地上,汤圆四散滚去。
张永自进院子起就没有看过夫人一眼,说完话即转身离去。
夫人屋里另有两名服侍夫人的宫女,她们见张永走后才敢从屋里出来,小心地到院门外看了看,把院门关上,站在庭院中看着夫人。
夫人看着宫女,柔声说道:“你们跟了我几年,服侍我尽心尽力,屋里有圣上赏赐给我的珠宝首饰,你们都拿去分了吧!”
两宫女大喜,跪下叩首后问道:“娘娘不拿些珠宝回大同么?”
夫人眼看着地上的汤圆,漫声吟道:“妾身又白又匀称,哀与山河共浮沉。搓圆捏碎随人意,唯守丹红一片心。”
说着,夫人把身上衣服的带子、袖子、上衣、下裳一一打结:“两位姐姐来帮我一下,把我身后的衣佩、领口绑起来。”
张永从豹房出来后直奔慈庆宫,一见昭圣皇太后,跪倒嚎啕大哭道:“启禀圣母,圣上龙驭宾天了!”
昭圣皇太后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闻听此言,亦是惊得站起来,在屋内走动几步,颤声问道:“可确实么?”
张永再三叩首,哽咽着说:“圣上早起不豫,云朕疾殆不可为矣!即令近侍陈敬苏近并张锐召奴婢前往,奴婢到达寝宫,圣上已口不能言,目视奴婢,溘然长逝!”
昭圣皇太后身子晃了两晃,身边宫女赶紧上前扶住。太后以袖掩面,哀叹道:“吾儿英年早逝,老身福薄,白发人送黑发人!”说着,抽泣起来。
张永跪在地上等太后哭完,又叩首道:“皇明自有法度,如今圣上遗诏未立,宜召内阁杨先生先拟定遗诏,以安天下之心。”
听闻圣上宾天,太后相召,杨廷和及蒋冕、毛纪急急赶往慈庆宫,五人见面又哭了一阵。
杨廷和身为首辅,先冷静下来,禀道:“圣母!按祖宗法制,宜先移殡于大内!”然后对张永说:“张老公,快去移殡,莫使龙体不安!”
太监是皇帝家奴,只有皇帝才能使唤张永,何况正德对太监及干儿子非常护短。张永身为与杨廷和身份对等的司礼监大太监,闻言张张嘴,犹豫一下,见昭圣太后没有作声,于是答应一声,倒退出了慈庆宫。
两个时辰后,紫禁城内敲响景阳钟,此时外朝百官正在下值的路上,听到钟声都猜到了结果,皇亲、勋贵、四品以上京官及科道言官纷纷涌到左顺门前,按职位排好。
内阁四阁老已经在左顺门等候了。众官礼节性哭过后,张永从宫中出来宣读正德遗诏:“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祖训,兄终弟及。
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君临天下。”
大明朝廷的二品掌印官只有七个,即排在最前面的外朝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号称七卿。有时亦把稍低级别的通政司的通政使,大理寺卿加进去,号称九卿。
这九卿掌管着大明王朝的意识形态建设权、行政权、兵权、司法权、监察权,理所当然站在官员的第一排,只是通政使、大理寺卿两人站的位置稍微靠后一些。
张永读完遗诏,众官站起来面面相觑,互相大声议论起来。刑部给事中顾济排众而出,大声问道:“请问张大太监,圣上是如何崩殂的?”
这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按法制都要告之群臣。张永带着哭腔说道:“头天晚上,圣上大渐,今晨醒来已有回光返照之兆。
此时豹房寝宫内,惟太监陈敬、苏进二人在左右。圣上对他们说:朕疾,殆不可为矣!尔等与张锐可召司礼监官来,把朕的意思传达给皇太后,曰天下事重,请皇太后与内阁辅臣议处。之前此事,皆由朕而误!非汝众人所能与也!
圣上说完后,即驾崩而去!陈敬奔到司礼监告诉咱家,咱家到豹房见过圣体,奔于慈庆宫告之圣母,圣母乃命移殡于大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