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章 要让人家不反抗,并汉,做梦中,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从别人的风景,到成为看风景的人。

现场逐渐可控有序。

不久,太阳逐渐露出笑脸。

唐周和马元义决定面对结果。

董先安顿好众人。

也想得到太平道的回复。

虽然他也知道,这两个人的结局。

但他现在只是八岁的孩童,那么大事,他啥也左右不了。

董先小院。

屋内只有三人。

董先与唐周、马元义三人面面相觑。

“先郎君,你会算日食,对否?”

唐周一句点题。

你是算出来的,不算异象!

自然也证明不了你是仙人之徒了。

“二位仙师这是不认账?既然日食可算,为何你们算不出来?”

“这……”

“没关系,我再告诉你们一个异象,并给你们泄露一些天机。不过……”

“不过什么?”

唐周有些着急,他想看看董先还想耍什么花招。

“不过,若是我说的异象再次实现,你们要让张角亲笔书信,保证太平道未经召唤,不入太行山麓。”

“这我们做不了主,还需禀报贤师知晓!”

马元义相对比较稳重。

“行,等你们拿到张角手书,我再说异象和天机吧!”

三人密室约定。

枝益成武四人在室外守护。

见三人从室内出来。

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内心也有些好奇。

朝堂上。

刘宏气馁了。

武功没拿到。

天上又降异象。

只能认输。

于是他的行程表里。

被士人集团的官员填写完毕。

太尉刘宽因日食被免。

北郊迎气。

帝临辟雍。

所有任太子舍人的宣陵孝子,改除丞尉。

刘宏很委屈。

吾有什么错?

还说是天子,连这点自由都没有。

还是宦者好,总会为自己着想。

他们时刻在关心自己,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开不开心。

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

雒阳袁家。

众人喜气洋洋。

正为士人集团的胜利而高兴。

蔡邕七事,已有数事已成。

袁氏家主袁逢,任屯骑校尉。

袁逢的嫡长子,也是袁氏的下任家主,袁基,初平二年在太仆任上死于董卓杀害。

袁逢庶长子袁绍,过继给死去的大哥袁成,又娶了党人领袖李膺的女儿。

他在濮阳长任上,因母亲去世而去官,并守孝三年。

三年后,又感到对不起父亲,于是他又为袁成守了三年。

现在袁绍正在雒阳,并与张邈、何顒、吴巨、许攸组成一个名叫奔走之友的社团,专门用来营救党人。

也因此得到了许多士人和党人的拥护。

而袁逢的嫡庶子袁术,任侠,此时正与官二代们飞鹰走狗。

袁氏家老袁隗,上一个官职是三公之一的司徒。

此时袁氏一家意气风发。

臧旻是他们塞进去的,大司农郭全也是他们提醒的。

但这次日食不是他们安排的。

真的!

所以,这就是天意。

代汉者,当涂高也。

这或许也是天意。

张角回书,来回不过十天。

唐周和马元义,迫不及待。

还是三人会面于小院屋内。

还是四人守护于屋外。

马元义手持邮书,展示给董先看,并说:

“先郎君,贤师已有消息传回,曰:可!”

董先也无所谓,反正史书中那么多事,随便说几件得了。

能拖多久便拖多久,只要让他们还有一丝忌惮便是成功了。

“好,我就冒着泄露天机的风险,告诉你们三件事,最迟不过明年六月,都会实现。”

“今年冬明年春,京师会有地动。”

“明年会改元,年号为光和。”

“灵丘会改属,三路出塞大败的前护匈奴中郎臧旻会任中山郡守。”

唐周和马元义惊呆了。

这怎么可能。

如果说日食月食可以算得出来。

那地震怎么可能算得出来。

地震等灾难频出,朝廷改元可以理解。

但年号,这可不是张口就来的。

而且还那么确定,以光和二字为年号。

这份底气从何而出。

第三件更是匪夷所思。

这三路出塞大败,三万大军回来不足二三。

三将槛车征下狱。

怎么可能复出,怎么可能还就任二千石?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就算中黄太一在,也不可能这么笃定的。

贤师张角也从来没有像这样泄露过天机。

难道此子真是仙人之徒?

是中黄太一安排在人间的替身?

如果是,那应该跟在他的身边才是正确的选择吧?

如果他对太平道善意,那应该是件好事。

但他不允许太平道过太行山麓。

那以他的能耐,他的存在对太平道就是一场灾难。

唐周想到这里,内心闪过一丝杀意。

马元义则陷入混乱之中。

其实历史上,三路出塞的三将下场也不一样。

臧旻无疑是成功的,还不到半年就任二千石了。

田晏就不行了,从历史中失去了踪迹。

那夏育,在黄巾起义时,被征回当护羌校尉,被围畜官了。

考虑到田晏和夏育师出段颎。

而段颎又与王甫交好。

而这臧旻的儿子臧洪,却是先为张超功曹,后为袁绍下臣。

总是有种被设计的感觉。

三路出塞后,大司农就经用不足了,那之前出塞时怎么不说。

而殷敛郡国,可那几个边郡,也就雁门郡稍稍好一些,有三万多户。

其它的云中郡和代郡,呵呵!

云中郡只有五千多户。

代郡也只有二万多户。

怎么给三万骑兵人吃马嚼?

而臧旻的护匈奴中郎将其实就是士人集团给宦者将官设的套。

一来可以方便使坏,不让宦者将官立功。

二来若是成功,也能分润一些功劳。

三来便是可以逼迫刘宏,多用士人。

四来可以以中路监督两边路。

若不是现在党人的解禁条件还不足。

君不见熹平五年闰五月永昌太守曹鸾坐讼党人弃市吗?

内耗争权,可能更会让这些人更高兴。

毕竟强汉就是在这样的内耗下,逐渐虚弱。

董先顶级预言一出。

唐周和马元义惊出一身冷汗。

如果说日食可算,那这次又怎么说。

两人急匆匆地离开小院。

他们要赶紧向张角汇报。

可是这么重要的事写在书信中不安全。

于是兵分两路。

唐周这一路回广宗向张角汇报。

马元义另一路则到嵩洛,验证最近的地震预言。

太平道仙师走了。

就这么离开了,还是分两路离开的。

却没带走董先。

这竖子又逃过一劫了。

董富头更痛了。

不仅董富头痛,董先头也痛了。

董畯见太平道两位仙师走了,便提起上学的事。

但总不能就这么去上学吧。

学前班应时而生。

从前只是董氏庶孙。

上不上学的,没人在意。

如今,今时不同往日了。

而八岁上学,考教《孝经》就像入学考试一样。

不是董先不想一气呵成。

而是孝经完了,还有论语。

四书五经,恨不得你全会。

千万不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只能细水长流。

我们只是普通人。

所以按每天的学习量,能完成就好。

“王父,今天能不能出去。”

“行,像昨天一样,能讽诵《孝经·天子》即可。”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走了,王父!”

背完走人。

只留下董畯一人发呆。

这庶孙还是人否?

只看一遍就能背下。

昨天《孝经·开宗明义章》也是如此,今天又是如此。

是不是子妇在矿山有教?!

故意不让我知道呢?

董先有要事的。

真的是要事,不是玩!

他听爷爷提到了学习。

他就想到了大匠奴婢的孩子们。

但书籍在这个时代就是财富的象征。

而且有的书只在家族内流传,便成为家学。

有的书家族的第一代学了,回来后只在家族里流传,同样也是家学。

比如:琅邪东武伏氏,家学《诗》;沛郡龙亢桓氏,家学朱普四十万字的《欧阳尚书》,后人桓荣及桓郁又删省为十二万字的《桓君大小·太常章句》;汝南汝阳袁氏,家学《孟氏易》;弘农华阴杨氏,家学《京氏易》等等。

而灵丘董氏,家学就是董安国的十六篇农书。

而且只有继任家主才能学。

学完就当家主了。

知识垄断太厉害了,阻碍了阶级流动,让黔首失去希望。

董先脑海中有图书馆看过的书。

但每次只能那么几十号人听到。

自己讲倒是不会有错,但别人复述就不一定了。

印刷书是时候了。

于是董先想弄印刷术。

从启蒙开始吧!

“武,帮我问问百工堂,看有没有印章匠人。”

印刷术,其实就是印章。

雕版印刷就是能印出很多字的印章。

而活字印刷就是只能印出一个字的印章。

这里面不仅涉及油墨,还有纸的问题。

除了技术储备外,董先还要考虑影响。

你动了别人的奶酪,人家能这么看着吗?

怎么才能让人家被动的接受呢?

怎么才能让人家不反抗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揽玫瑰

金子女士

人在末世,百万系统

寝后长眠

快穿之成为任务者

周柠檬

重生,开局在生死边缘

玉龙凤

异域使命

自在飞花1

你都重生了,还要吃软饭?

红梅丶好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