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道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5章 “沈白山个老狐狸,真是找死!”,被渣反陷害之后,沈三道书,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时间过得极快,转眼又是一年的春暖花开日。
春暖花开好时节,但大靖却遇到了楚安澜登基以来的最大危机:北境的黄定坤彻底反了,黄定坤和北周人勾结,从大靖军后方偷袭。
大靖被重创,魏定安也被黄定坤重伤囚禁了。
北境的漠城落入北周人手中,邺城和邺城以南的五座城池,皆被黄定坤占领了。
北境战事突起,东境也出了大事:东境青云山的山匪头目定青山,纠结了东境一带的山匪,扯起“反朝廷苛政,救东境出绝境”的大旗,攻占了山下的官府衙门,自立为“青王”,开始向东境王和暮山侯的驻军处进攻。
定青山为人狡诈,一边自己带着那些山匪组成的军队往东边攻入,暗地里却纠结了一帮好手,趁暮山侯去祭拜在东境为夫人临时建的衣冠冢时,重创了暮山侯一行人。
暮山侯和随从走散,被山匪追的坠落悬崖,已经生死不知了。
定青山派的一帮山匪重创了暮山侯,另一队人攻入其他几位将领的休憩府衙,将他们的脑袋尽数割了。
不仅如此,那几位将领的脑袋被他们挂在行军队伍前,成了给叛军鼓气的祭旗物了。
东境乱到这种程度,已经让人焦头烂额,偏偏南境之前被朝廷驻军欺压的百姓也造了反。
百姓造反,当地驻军自知理亏,本没打算对拿着锄头铁锹的百姓下死手,但他们试图用刀剑恐吓百姓们退回自己庄子的时候,忽然有大波百姓抽出了可削金断玉的刀剑长枪,重创了本来没把他们当回事的镇压军队。
当地驻军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这哪里是百姓而已,分明是在当地埋伏了许久的萧家旧部。
四境乱了三处,只有西境尚算安宁了。
谢清啼再次提出赶赴北境,却被楚安澜再一次回绝了,他给谢清啼的理由,是要留谢清啼守好京城。
驳了谢清啼的提议,楚安澜问他:“你此前在东境,可听过定青山的名号?”
谢清啼道:“东境山匪众多,大小山头都有各种称王的山匪占领,微臣确实未注意过这个叫做定青山的。”
“清啼,你为何请旨去北境,却从未提过去东境镇压作乱的山匪?”
楚安澜的表情里带着审视,谢清啼愣了愣:“东境有东山王守着,尚可以支撑一段时间,北境已陷入了北周人入侵的困境,局势比东境要难得多。所以微臣想请旨去北境。”
楚安澜没再追问:“你留在京城吧,你守着京城,朕放心。”
“是。”
这一场乱事持续了两年多,两年多的时间,耗的楚安澜缠绵病榻,也耗的谢清啼华发半生。
东境有东山王和朝廷新派去的将领守着,虽然没能将定青山的人头砍下来送到京城,但好歹保住了东境还是大靖的地盘。
南境各地的萧家旧部从各处起事,只要有大靖军队集结兵力往一处攻进,那处的萧家军就一点也不恋战的逃亡别处藏起来。
等围攻的大靖军稍松一口气,又会立刻有其他地方的萧家军再纠结百姓起事。
两年的时间,萧家分散太多的兵力占不了上风,大靖军队也没得到多少好处。
两方拉扯的都很无语,到了第二年,逐渐有萧家人放出话来:他们说自己起事不为让皇位的主人改改姓。
他们如此做,只是为了对先皇忠心耿耿,对先皇有从龙之功的老王爷讨个说法,老王爷忠心无二,却被当今皇帝派暗卫毒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