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还须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5章 痛苦抉择,石刻风云,白说还须说,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焦急与烦恼的交织中,刘禹来到了钓鱼台上,面对着奔腾不息的嘉陵江,长叹一声。就在这时,一个身姿绰约、相貌姣好的女子,悄然出现在他的身边。
她朱唇轻启,说:“还是选择放下战刀吧。” 此话一出,刘禹大惊失色。这位敢在刘禹面前斗胆放言的女子,正是忽必烈的妹妹云霓公主。
经过一夜痛苦的抉择,刘禹采纳了云霓公主的建议。他无可奈何地说道:“我现在只想保住钓鱼城军民性命,即使元军要我头颅,我也死而无憾!”
“元军统帅李德辉是哥哥忽必烈的心腹,我要他务必保证全城军民的安全.....”
刘禹安排部将秘密出城,日夜兼程地把保城救民、并署上云霓公主名字的书信带到了成都。刘禹提出,如宋军投降,元军必须保证绝不杀一人。
李德辉看完书信,当即让信使回信:他全部照办。
为确保受降顺利,李德辉亲率五百兵力来到钓鱼城,最终和刘禹达成协议:由忽必烈大汗亲自颁旨,蒙军不犯秋毫,钓鱼城守军全体解甲。
刘禹的开城决定,激起了一部分浴血奋战几十年的老将军极大的愤慨。第二天,35 名战功卓着的老将军在钓鱼城的不同地点,毅然拔刀自刎。1279 年正月,钓鱼城在悲怆的军号声中,缓缓竖起了元旗。围困钓鱼城多年的元军主力部队撤去,一场即将出现的血腥大屠杀得以避免。
战后,忽必烈信守承诺,封刘禹为潼川路安抚使、知合州事。可世事难测,忽必烈去世后多年,西南地区汉人不满压迫揭竿起义。恰在这时,刘禹向朝廷提出要辞官回乡,立即被朝廷将之与汉人造反联系起来,并赐其死刑,时年刘禹五十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