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是森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2章 这倒是个美名,平昭录,海底是森林,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然而,楚鹤远始终阴沉着脸,对这一系列动作显得极为抗拒。
站在一旁的十安将小主子的神情尽收眼底,自然明白他此刻满心的怨气。于是,十安轻声细语地安慰道:“殿下,您就暂且忍耐一下吧。权当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机会。”
听到这话,楚鹤远不禁冷笑一声,嘴角上扬露出一抹嘲讽之色:“哼!他卫定忠的面子可真是大得很呐,居然还要劳动本太子亲自前去迎接。真不知他那张脸是否够厚,能不能承受得起孤笑脸相迎呢?”言语之间,充满了对卫定忠的不屑和轻蔑。
十安见状,连忙再次出言劝解:“殿下息怒,卫将军毕竟守护了我朝边疆多年,使得边境得以安宁太平。如此赫赫战功,让殿下您前去迎接也算合情合理呀。”
“哦?是吗?照你这么说,倒是本太子错怪他了?他卫大将军确实是功不可没,是孤高攀了呗。”楚鹤远一边说着,一边紧紧咬住嘴唇,发出一声重重的冷哼。
哼!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等孤再长大一些,这鸟不拉屎的边疆,孤亲自去镇守!不过……似乎从未听闻有过太子去戍守边疆?
楚鹤远那颗小小的脑袋里,却有着大大的脑洞。他越想越觉得有趣,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肆意驰骋着。
突然间,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划过脑海,让他猛地抬起头,满脸好奇地看向十安,迫不及待地问道:“十安,你快跟孤讲讲,父皇在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到底都在做些什么啊?”
以往每次他问到这类问题时,十安总是紧闭双唇,不肯吐露只言片语。
不是推托说他年龄尚小,知晓过多事情难以消化;便是找其他借口敷衍了事。
可如今,自己好歹也算长大了一些,而且还曾偷偷在民间听到过各种各样有关父皇的传闻。
有人说他父皇是个心狠手辣、杀兄弑父之人;还有人谣传他父皇其实是个身世来历不明的……种种说法千奇百怪,荒诞不经到了极点。
这些传言楚鹤远自是不信。
正因如此,他才更想要从十安这里探听出真相。
毕竟,十安以前可是一直跟随在父皇身旁的暗卫啊,想必对于过往之事必定知之甚详!
十安见小主子这么好奇,无奈地叹了口气。
楚鹤远见状,叫退了一旁候着的宫侍。
然后兀自靠到贵妃榻上,比了个“请说”的手势。
十安:“……”
沉默半晌后,十安缓缓开口。
“陛下于殿下这般年纪之际,已然挥剑御敌……”
十三岁时即统兵荡平梁、晋两国联盟。而后被立太子,入主东宫。
十四岁登基称帝,起年号为平昭。
十六岁御驾亲征,将势不如前的夏、周两国吞并,一统天下。
十七岁施行新政,废除“仁孝治国”之策,转而以“法”治国。
二十岁创立女子学堂,完善“女官制度”,使天下女子皆能读书明理,有官可做。
而今不过二十五岁的帝王,便将魏国治理得井然有序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
“没想到父皇如此厉害!”楚鹤远目光沉稳,面露钦佩之色,“可为何还会忌惮皇祖母呢?”
十安轻咳一声,缓声道,“忌惮倒也言过其实,我大魏开国之际,太后乃至皇后皆握有兵权,可摄政,但权力不可凌驾于帝王之上。至先帝这一代,外戚的实权虽有所削弱,但仍有一定权力,只是不可临朝摄政。谴兵调兵之事还需有大臣扶持,而现今太后手中握有部分兵力,且有一些守旧之人站在太后那边,陛下处理起来颇为棘手。再者,这朝堂之上,忠臣不可或缺,奸臣亦有其用,他们中虽有部分人以太后为尊,然终究也是为大魏着想。”
楚鹤远瞬间了然,“其实只要皇祖母清心寡欲,不觊觎那皇权,父皇想必也不会与她计较了罢。”
十安微微颔首,“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至于传言中杀兄弑父一事,这一点十安实难断定。他当时虽是皇帝的暗卫,可真正接触的一些重要事物并不多,基本是商九在完成。
不过仔细想想,先帝和那些个皇子们的死确实有些蹊跷。
且说这先帝,起初身体尚佳,然却每况愈下,终至病殁。
再说这大皇子和二皇子,这两位皇子是先帝还未登基之前,背着先皇后与何氏所生。
再后来先帝登基之后,才将这两子记入宗祠。
因此,本该身为长子的楚云骁,一夕之间多了两位年长于他的皇兄。
不过没过多久,大皇子死于谋逆,二皇子也就是现在的越王,病榻缠身。
在这之后,皇室的子嗣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可时至今日,帝王尚存于世的兄弟姐妹们已然为数不多。
其中,越王、淮王以及尚且年幼的梁王得以幸存。至于诸位公主殿下......那些心怀野心的,大多已被远嫁到边远部落;而那些清心寡欲之人,则获赐了封地,自此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
而皇子们的死,多为夭折、病故亦或是牺牲于战场。
譬如姜太后所生之子,便是在三岁时离奇夭折……
想着想着,十安突然感到一股凉意从脖颈处传来,不禁打了个寒颤。他心中暗自思忖着,自己竟然在这儿与太子谈论起政事来了,还肆意揣测帝王,简直是不知死活。
不过好在这里就他们两个人。
念及此,十安松了口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