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彦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3章 老父亲的忧愁,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大唐彦祖,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没有内阁和吏部签署的升迁调令,其他士大夫是不认的,这种由皇帝下中旨直接封赏的官职叫斜封官。

斜封官自唐便有,一直不被官场承认,会遭到同僚们排挤,已经是不成文的规矩。

所以一般来说不会有人接受这种封赏。

既然内阁和吏部不签署升迁调令,弘治皇帝也就不管那么多,直接下中旨,迁调陈玉为左佥都御史,官升一级。

陈玉无奈,尽管他不想要这个升迁,但依旧要捏着鼻子接受,没办法,他现在已经骑虎难下,只能坚定的支持弘治皇帝到底。

陈玉被升迁,不仅仅是弘治皇帝对陈玉的嘉奖,更是做给天下官吏看。

正如弘治皇帝想的那样,上次外察山西按察副使张璁被贬为云南按察使主事后,就一直意志消沉,张璁本以为自己官职已经到了尽头,却没想朝廷忽然出现这个机会。

于是云南按察使司主事张璁立刻上奏疏给朝廷,奏疏洋洋洒洒写了千字,字字句句都在反驳以礼部尚书倪岳为首的言辞。

他认为藩王在京畿赏赐,祖宗成法并没有明确规定,而蔚王又至纯至孝兄弟和睦,被封昌平为王并没有什么不妥。

又反驳了礼部尚书等人言说会危害江山社稷的情况,他举例太宗后,诸藩王已不具备兵权和实际行政权,怎么会威胁江山社稷?

每一条言论都有理有据。

弘治皇帝看完张璁的奏疏后,立刻提拔张璁擢升其为礼部主事,即刻启程京师赴职。

在张璁被升后,各地的许多地方官乃至京师一些衙署的官吏风向陡然开始发生改变,纷纷以张璁的论据为由,皆开始支持张璁。

弘治皇帝知道,这些官吏中良莠不齐,不乏有投机取巧之辈,这些人不堪大用,即便提拔上来对诸司衙署并没有好处。

但他却不管那么多,先将态度做给天下官吏看,等目的达到后,在从这批官吏中去筛选,能用的就留下,不能用的在给下放到地方。

内阁,都察院右都御史洪钟,礼部尚书倪岳,吏部尚书屠滽齐聚于此。

“吾等深受皇恩,替皇上执掌大明朝,有责任和义务规劝皇上罢息封赏蔚王于昌平就藩事。”

“如今谄媚阿谀之辈纷纷迷惑皇上,乃是君主信小人之言,吾等有责任替皇上辨明是非规劝天子!”

都察院右都御史洪钟率先开口,义正言辞的道:“老夫明日朝会以致仕祈求皇上迷途知返。”

内阁首辅刘健忙不迭道:“宣之不可!”

“还未到这个时候,明日朝会吾等继续辩驳,先使皇上知晓藩王京畿就藩之危害,规劝皇上勿酿成祸端,相信吾等晓之以理,皇上自会明辨是非。”

次辅谢迁也道:“是如此,皇上圣明如圣人,定会悬崖勒马。”

洪钟是个急性子,不过听了几名阁老的话,便悻悻然作罢,于是拱手道:“那就如此!”

屠滽开口道:“诸如张璁此等人,或能力不足,或尸位素餐,或残害百姓,如此奸佞入朝,实乃国之不幸,在规劝皇上前,还需对此等人进行弹劾,勿使奸佞入朝,毁了社稷根基!”

想要对付弘治皇帝,得先从支持他的人开始动手,只要将这些人全部赶出京师,便不会再有人支持皇上,那时皇上势单力薄,未必不会妥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魔幻手机,开局复制傻妞,稳一手

九口寻仙

藏起孕肚离婚后,首富千金她不装了

元宝淝淝

叶罗丽:她就是这么强大

快点点

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

萧天刚

十万个睡前小故事

唐铭鸿

应是梨花处处开

玛丽苏狗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