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彦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章 发于中行于外,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大唐彦祖,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弘治皇帝在后宫处理政务毕竟不是常态,第二天一早就去了乾清宫。
李广虽然死了,但因为李广牵扯出来的余波并没有结束,弘治皇帝虽然批示了科道的奏疏,让对方交出名单才处理李广同党,但他知道,这群文官是叫不出来具体名单的。
不过事情显然出乎了弘治皇帝的意料之外,以张朝用为首的科道官们还真交上来一份冗长的名单。
于是弘治皇帝在乾清宫紧急召见了内阁三位阁老,刘健、谢迁、李东阳分别顿首于乾清宫文华殿大殿上。
“三位阁老如何看此事?”
内阁首辅刘健拱手行礼:“启奏皇上,臣恳请皇上严惩戴罪之人。”
弘治皇帝命令内宦将奏疏交给刘健,道:“阁老你瞧瞧,六部有五名部堂高官都被弹劾,真要处理有罪之人,如何处理?”
科道言官并不是疯狗,怎么可能谁都逮着咬,更不可能疯狂到同时弹劾五名部堂级别的高官,六部弹劾了五个,显然这不合理。
其实这封奏疏是弘治皇帝让下面人递交上来的,处理这次政治事件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朱厚炜的想象。
虽然朱厚炜给弘治皇帝找到了思路,但具体执行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对付文官们的手段也不是朱厚炜想的那么想当然。
当内阁三位阁老看到六部有五名部堂都被弹劾,眼神微微眯了一下,深深看了一眼弘治皇帝,才拱手道:“启奏皇上,此事牵扯的官吏越来越多,人员越来越广,若是追究下去,恐滋乱事,臣恳请皇上从宽处理,严惩几名典型以儆效尤。”
从最开始的全部处理,到现在只是抓几名典型对科道官交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皇权和文官集团的争斗,弘治皇帝完胜。
事情解决,弘治皇帝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笑着道:“倒是朕的二子帮着朕想了很多。”
他没有明说是朱厚炜给他提供了思路,只是变相的夸一夸蔚王。
刘健蹙眉,拱手道:“皇上,自古以来,帝王言行发于中而形于外,请皇上慎言。”
弘治皇帝知道谢迁什么意思,心里很不高兴,他只不过想夸一夸自家的二儿子,在几名阁臣面前显摆显摆,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大明的国本已经稳定,他也不是汉武帝,朱厚照更不是戾太子刘据,何必要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内描述汉武帝的话来点自己?
他可从来没有要更换大明国本的意思,不过只是将你们当朋友看,才一时高兴说了这些,他真没想到这都能被过度解读。
“朕日后谨言慎行,诸位阁老退下吧。”
三人拱手拜谒,旋即离去。
……
春和宫,进入十月份,大明朝已经入冬,因为小冰期的缘故,今年冬天格外寒冷。
秀宜的心情也已经转好,此前成天担忧要和李广对食,不过现在李广已死,又加上春和宫调过来的五十名守卫,再也没有人敢随意来春和宫闹事。
后宫的太监和婢女们也逐渐明白一个道理,春和宫的任何人,不管尊卑贵贱,都不是他们能得罪起的。
虽然很多太监婢女嘴上不敢说,但其实心里都觉得李广的死和蔚王朱厚炜有关,尤其李广在离开春和宫后,一口一个二皇子是妖孽诸如此类的话,更让后宫太监和婢女对朱厚炜讳莫如深。
说来也可笑,一个三岁的孩子而已,可偏偏在外面传的神乎其神。
此时的妖孽二皇子小屁孩殿下,正跟在秀宜屁股后面学踢毽子。
天气寒冷,多运动运动可以防寒。
那鸡毛毽子好像长了眼睛一样,在秀宜的脚上就没下来过,偏偏轮到朱厚炜就不行了,才踢起来,就华丽的落地,几次都是如此,让朱厚炜很是颓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