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考前说明会
合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3章 考前说明会,穿书七零,被首长家的纨绔盯上了,合之,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姜宁听到这些消息后,心中十分沉重。
她深知高考对于这些年轻人意味着什么,可这般极端的做法实在让她痛心。
姜宁来自后世,所以她知道,其实这次的高考
“大家怎么能如此冲动呢?高考是改变命运的机会,但绝不是以牺牲家庭和健康为代价啊。”姜宁在和郝向南、陆征一起复习时感慨道。
陆征皱了皱眉头,“这些小道消息害人不浅,很多人都失去了理智。”
郝向南也连连点头,“是啊,姜宁姐,咱们能不能做点什么,让大家别这么盲目。”
姜宁思索片刻,“我们办一个考前说明会吧,把高考的真实政策和注意事项跟大家讲清楚,让大家能理性对待。”
说做就做,三人立刻行动起来。
姜宁联系杨国忠,借了大队部的会议室作为场地,又写了通知张贴在村里显眼的地方。
说明会那天,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大家都带着急切又期待的眼神。
姜宁站在前面,清了清嗓子,“大家安静一下,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就是想把高考的政策给大家详细说一说,避免大家被一些不实的小道消息误导。我们还特意请来了教委办的孙新华主任和来自京市的方书同同志,让他们给我们讲一讲京市的最新政策。”
接着,她把招生对象、年龄限制、婚姻状况等政策一一解读,还结合实际例子给大家分析。
“大家要明白,高考是为了选拔人才,给大家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就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决定。婚姻、家庭和健康同样重要,咱们要综合考虑。虽然我们有些同志不符合上面的要求,可是我建议大家先不要冲动做决定,只要我们的政审没有问题,大家都可以去报名试试。”
台下的人纷纷点头,有人喊道:“姜宁,你说得太对了,我们之前真是糊涂了。”
特别是那些将家里闺女嫁给知青的村民,十分赞同姜宁说的话。
还有人问:“那像我们这些已经结婚的,真的有机会吗?”
姜宁微笑着回答:“当然有机会。大家不要被一些片面的消息影响,要相信自己,好好复习才是关键。”
姜宁说这些话是有根据的,刚开始时,是要求报考者持公社(即现在的乡镇政府)证明到县教育局报名。
后来报名的人委实太多,又考虑到可能有的人消息不灵,于是每个公社都设了报名点,学历、年龄等也不再作限制,就连文革前的高中毕业生,以及因文革而耽误了升学的小学、初中生,都可以来报名。
那年的1977级新生中,小学、初中毕业的也有,什么年龄都有,26岁至28岁之间的本不属于招生对象的,也大有人在。
现在有人说,因为年龄、学历不符合而错过了1977年高考,其实,如果当时大胆去报名了,这些人说不定就考进去了。
(以上资料都是来自百度搜索。)
说明会结束后,大家的情绪明显稳定了许多。
不少人围上来感谢姜宁他们,“要不是你们,我们还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呢。”
经过这件事,胜利大队的复习氛围更加理性和浓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