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助唱嘉宾的选择和考虑
西洲故人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71章 助唱嘉宾的选择和考虑,娱乐:国内大花小花全拿下,西洲故人来,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谭校长的这个助唱嘉宾,很多媒体和歌迷乍看之下,觉得有些意外,但是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尽管谭校长几十年的歌坛生涯,乐坛的好友很多,其中不乏咖位和人气在李可勤之上的。
但是助唱嘉宾不是只看咖位和人气,还要看助唱嘉宾和参赛歌手之间的配合和默契。
这一点在歌唱比赛中尤为重要。
这也是谭校长最后邀请李可勤来做自己《我是歌手》总决赛助唱嘉宾的重要原因。
李可勤和谭校长之间的默契不是其他歌手能相比,尤其是这两年!
两人跟组了个“左麟右李”组合,世界巡回演出,开了几百场演唱会,那叫一个火爆!
毫不夸张的说,两人就算不排练,直接登台演唱,配合程度都要比其他人好很多。
更何况!
李可勤的唱功、实力以及人气也很高,不然也不会被歌迷戏称为“第五天王”!
他的出道时间和“四大天王”之一的张雪友相比只晚了一年。
李可勤是在1985年参加全港19区业余歌唱比赛出道的,以一首谭校长的《雾之恋》获得了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比赛上一届的冠军正是张雪友。
出道两年,李可勤就发行了自己演唱生涯代表作之一,也是被无数歌迷传唱和众多歌手翻唱过的歌曲,《月半小夜曲》!
论唱功,论实力,李可勤绝对在线。
他的出道时间也和“四大天王”相近,但是为何没有挤进“四大天王”,而是被戏称“第五天王”是有原因的。
“四大天王”的出现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90年代初,港城歌坛正好处于更新换代,双人争霸的“张谭”陆续渐渐淡出,歌坛市场出现了一个空档。
港城的媒体和唱片公司一看,这不行啊!
为了歌坛的繁荣,一合计,就合力推出了一个“四大天王”。
于是,就这样“四大天王”横空出世了!
不过这“四大天王”也不是随便封的,得有市场统治力,得有实力,有人气,得能引领潮流。
张雪友“歌神”,刘德桦影视歌三栖,黎名“文艺男神”,郭富诚“劲歌热舞”。
四个人各个领域通吃,粉丝群体覆盖面广,想不火都难!
李可勤呢?
唱功没得说,《月半小夜曲》谁没听过?但是他早期的歌曲风格有点单一,主要唱情歌,少了点特色。
跟四大天王一比,就显得没那么“出圈”。
更关键的是,90年代初李可勤因为合约问题,事业经历了一段低谷期。而这段时间正好是“四大天王”爆红的关键时期。
等李可勤凭借《红日》翻红的时候,“四大天王”的名号已经深入人心,想改也难了。
还有个原因,李可勤的公众形象比较低调,不像“四大天王”,绯闻不断,电影一部接一部,时尚潮流也引领着。
曝光度不够,话题度自然就低,商业价值也就相对受限。
很多媒体和歌迷也为李可勤感到可惜。
但是不管怎么样,李可勤也没就此放弃。他一直坚持做音乐,像棵常青树,风吹雨打都不怕。
这几年李可勤的发展也是十分喜人。
不但和谭校长组了一个“左麟右李”组合,开启了火爆的全球巡演,更是各种大大小小的奖项拿到手软,进一步巩固了在乐坛的地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