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不吝溢美之词
季宇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4章 不吝溢美之词,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季宇宁,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们这部电影的字幕,和前世一样,没有其他的字幕设计。比如像加上动画,加上其他的字体之类的。就纯粹是真正的书法。
不过现在季宇宁的这个书法水平,可是比前世的字幕上的书法,要强的太多了。
季宇宁今年自己拍的两部电影的字幕,并没有用电影厂的字幕组的那些人,都是由他自己来书写的。
后来,两部电影在上映之后,很多观众都对于电影字幕的书法赞不绝口的。
9月16日,周日。
下午,上影厂进行电影《巴山夜雨》的内部审片会。
这是季宇宁第1次参加上影厂的内部审批会。
他看到在审片室里来的人可是不少。
基本上上影厂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季宇宁看到有徐厂长,还有现在主管制片的石副厂长,也就是几年后做到文化部电影局的局长的那个人。
另外像两个专业委员会的人也都基本到场了。
大家对于季宇宁这部在上影厂第1次执掌导筒拍的电影,都比较感兴趣。
上影厂的人,还是把这部电影看作是季宇宁单独指导的电影,而并不认为是他和吴贻弓吴导两个人合作的。
因为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几乎所有的电影相关的一切,都是季宇宁的想法和安排。
即便在电影后期制作,季宇宁参与的并不多,他并不能一直在上影厂盯着后期制作。但后期制作过程中,普遍认为作用最大的,还是剪辑师蓝大姐。
吴导在剧组里更像是一个副导演或者执行导演的角色。而且他本身在厂子里现在也是副导演的身份。
有意思的是,电影刚刚放映,就出现了声画不同步的情况。负责放映的厂子里技术处的人员赶紧调整过来,这才行了。
这个时候电影在内部审片和部里面电影局审片的时候,还都是用的双片。
所谓双片,就是将最终剪辑完成的胶片和混录完成的录音带,分别通过放映机和放音机播放出来,就可以使人们在银幕上看到还原画面,并通过扬声器听到还原的声音。
电影发行放映时使用的是光学拷贝,声音和画面被合成印刷在一条光学材料上,所以当影片的混录双片被审查通过后,就要从混录磁底上将声音信号转录到一条光学声带上,这项工作叫做";转光";,转光后的光学声带,被称作";光学声底";,以后要用这条光学声底印制发行拷贝。
季宇宁在大华电影院当放映员的时候,也管这个“声底”,叫做“原底片”。
原底片的胶片那都是进口的,拍出来的效果很好,分辨率色彩都是最好的。
但是国内的电影厂到了洗印车间,把原底片经过几道程序做成拷贝之后,那效果就差远了,这个拷贝是提供给影院的,也就是季宇宁在影院放映的那个拷贝,那个分辨率色彩还原度,都比原底片要差了不少。
前世在明年,也就是1980年,国内有一部电影《雁南飞》参加了柏林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这是第1次。
结果在柏林电影节期间,放映的时候,放映效果特差,以至于现场的这部影片的导演都坐不住了。
一问,结果德国当地的放映技术人员说他们的机器都是最好的,是国内的洗印技术,还有拷贝制作的有问题。那个时候国内对于拷贝的质量也不是特别在意的。
所以现在季宇宁经过这两年多在电影厂拍电影的经历,他现在更愿意在厂子里的审片室看那个原底片的效果,而不愿意跑到电影院看那个拷贝了。
80分钟的电影放完,灯一亮,徐厂长和石副厂长就带头鼓掌。
这就尽在不言中了。掌声就代表着肯定了。
接着徐厂长又说了他对这部《巴山夜雨》的感觉,此前他已经看过几个版本的剪辑片了,今天是看最终的样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