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4章 东汉隐士徐逸,徐氏略记,缓安甫,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徐逸,东汉隐士,乃徐谬之子。在《后汉书》注引《三辅决录》的只言片语中,虽难以窥见其完整的生平画卷,但从东汉时期独特的社会背景与家族脉络中,仍可梳理出他成长与思想形成的轨迹。
东汉时期,社会阶层逐渐固化,门阀士族势力崛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家族传承对个人的发展影响深远。徐逸之父徐谬,虽在历史记载中未被浓墨重彩地描绘,但从徐逸隐士身份推测,徐谬或许是一位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与道德操守之人。徐谬可能在当地是颇有声望的人物,其学识、品德以及处世之道,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徐逸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政治舞台上风云变幻,局势错综复杂。外戚与宦官如走马灯般轮流掌控大权,朝堂之上的争斗异常激烈,犹如惊涛骇浪一般,社会矛盾也在这种权力的争夺中日益尖锐。
在这样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中,许多士人对官场深感失望和恐惧。他们目睹了权力的倾轧、阴谋的算计以及道德的沦丧,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懑。儒家思想虽然在东汉时期占据着主流地位,但面对现实的黑暗与无奈,道家的隐逸思想却如同一股清泉,在士人阶层中广泛传播开来。
道家所倡导的远离尘世、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理念,对于那些在官场中疲惫不堪的士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在这个喧嚣纷扰的世界里,他们渴望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
徐逸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的家族文化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从小就接触到了儒家的经典和道家的思想。而社会思潮的涌动,也让他对现实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家族文化的熏陶与社会思潮的影响相互交织下,徐逸的内心逐渐产生了一种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这种向往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他深知官场的险恶和尘世的纷扰,明白只有远离这一切,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于是,在某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他的窗前时,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隐士之路,从此告别了繁华的都市和喧嚣的官场,去追寻那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
徐逸选择成为隐士,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东汉时期,入仕为官、建功立业是许多士人毕生的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激励着无数人踏入仕途。然而,徐逸却敏锐地洞察到了官场的黑暗与腐朽。他目睹外戚与宦官为了争权夺利,不择手段,相互倾轧,朝堂之上充斥着阴谋诡计与阿谀奉承。正直之士往往难以立足,稍有不慎便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身败名裂。徐逸不愿与这些人为伍,更不愿为了功名利禄而丧失自己的尊严与操守。
同时,徐逸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向往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他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远离尘世的喧嚣,在自然之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在他看来,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内心的充实与精神的富足才是真正的追求。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入仕的机会,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隐士之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