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谁反对?
崔破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8章 谁反对?,开局手雷炸李二,他竟请我当国师,崔破天,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在此时,工坊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李蒙皱起眉头,快步走出去查看。
只见一群人正围着一个街头艺人,那艺人正唾沫横飞地讲述着:“那火车啊,跑得那么快,肯定是冲撞了山神,山神发怒啦,这才降下灾祸!还有那电灯,亮得跟白天似的,哪有这么邪乎的东西,指不定是摄了人的生魂才亮起来的!”
周围的百姓们听得频频点头,眼神中满是敬畏和担忧。
李蒙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就冒了起来。
“没想到竟然还有人在说着邪祟之类的鬼神之说!”他紧握着拳头,牙齿咬得咯咯作响,“都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他们怎么还如此愚昧!”
这些言论让他想起了之前在展示飞机时,那些大臣们惊恐的眼神和荒谬的质疑,就好像这些先进的科技是什么洪水猛兽一般。
“果然还是印证了那句话,有些人只会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对于他认知以外的事物就感到恐惧。”李蒙心中暗自思忖。
当然,他也清楚,在这些人中,不排除有些聪明人其实已经认识到了新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但是他们却不想改变。
这些人害怕改变会让他们失去现在优渥的身份地位,害怕新的科技会打破他们原有的利益格局,所以他们宁愿选择固步自封,继续沉浸在旧有的观念里。
在李蒙看来,是时候全面推广现代教育了。
不然,这些全新的科技产品,只会被一部分人利用,越传越邪乎,继而影响到广大百姓们的认知。
百姓们会因为这些迷信的言论,对科技产生恐惧和排斥,这对于大唐的发展无疑是巨大的阻碍。
工坊的白炽灯管嗡嗡作响,李蒙把蓝田渠事故图拍在铁台上,钢板震得茶碗跳起半寸。
“省了三成钢材。”他盯着工部侍郎,“用祖传三才法算承重?”
老侍郎抹汗:“古法沿用百年......”
“所以百年间塌了十七次渠。”
李蒙甩出泛黄卷宗,“贞观元年洛南渠渗水,武德七年幽州渠塌方——全是用你们的古法算的!”
孔颖达眯起眼睛:“工匠识字已是恩典。”
“识字不够。“李蒙敲黑板上的抛物线方程,“得懂这个。”
程咬金凑近瞅了瞅:“鬼画符似的。”
“用这‘鬼画符’能算出炮弹落点。”李蒙扔给他弹道手册,“若是用你们旧算法,炮弹说不定会砸到自家营帐!”
孔颖达一脸不服:“工匠就该按祖制办事。”
“按祖制?”
李蒙突然笑了,“我看各位对水泥路赞不绝口,若是按照祖制何时才能造出水泥?长安到洛阳的火车你们也坐过很多次,若是没有你们能朝发夕返?”
李世民突然起身:“即日起,各州营造使必须通过格物考试。”
“陛下!”孔颖达的白须在抖,“这是要绝了儒门......”
“去年黄河淹死三万牲口。”李世民手指叩着倭刀,“用你们的圣贤道理救活了几头?”
工坊外传来蒸汽锤的轰鸣。李蒙掀开帘子:“程将军,砸这块钢板试试。”
程咬金斧头劈下,刀刃崩出缺口。“他娘的,比突厥铁甲还硬!”
“这是金相学炼的钢。”李蒙扔过《基础冶金》,“三个月能学会。”
“陛下!”孔颖达突然跪倒,“此例一开,千年道统......”
“道统?”李世民怒甩袖子呵斥道,“突厥马踏渭水的时候你们道统能做什么?你的道统在哪?”
李蒙适时插话:“没有火药配方,突厥人现在该在太极殿喝酒了。”
“报!”工部主事冲进来,“倭州银山塌方,矿奴死了三百。”
李世民头也不抬:“原因?”
“说是山神发怒......”
“放屁!”李蒙把钢梁砸在地上,“崔元铭克扣支护钢才是真!”
他翻开事故报告,“巷道支撑公式去年就发各州,你们当厕纸?”
崔氏御史的玉带钩突然崩开:“你非要赶尽杀绝?”
“我要杀的是蠢货。“李蒙盯着他眼睛,“不懂建筑学还修渠的,都是杀人犯。”
“你这是污蔑!”温彦博怒斥道。
“污蔑?”
李蒙轻哼一声道,“三年前老子就让你们见识了一番,东西都拿到你们眼前,还他娘的让你们用了,依然在这反对,这么念旧啊?
“有种别用活字印刷的书籍啊,别他娘吃新耕作方法种出来的粮食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意思没有给你们讲过?
“嘴上说的教化百姓天下大同,实际上一肚子自私自利的想法,凭什么你们享受新学问带来的方便,却阻止别人学习?
“真他娘的是一群放下碗筷骂娘,自私自利的玩意!”
再次被李蒙怼,一些大臣脸上嘴角颤抖,却不敢反驳。
“传旨!”李世民大手一挥,“各州县设新学学堂,国子监增开格物科。”
五姓七望的官员跪倒一片:“陛下三思!”
“谁反对?谁去就别想用新学制作的物件了!”皇帝一掌排在在案上,随后转身离去。
-----------------
日头西斜时,李蒙在偏堂揉着太阳穴。
冬梅闪身进来:“国子监刘夫子失踪了。”
“说清楚。”
“昨夜下学后没回营房。”冬梅递上半截粉笔,“卢氏书院后巷找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