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秦淮茹的慈善之举
梁语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章 秦淮茹的慈善之举,穿越四合院:系统带我闯天下,梁语晨,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还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来制造笔触效果,除了常规的画笔,他会用刮刀在颜料上刮出一些纹理,模拟出四合院墙壁上那种粗糙不平的质感;用海绵蘸取颜料,轻轻按压在画布上,营造出一种柔和、朦胧的氛围,就像院子里清晨的雾气一般。
他就跟个没头苍蝇似的,不停地试验,每一种新的技法他都不放过,只要想到了,就立刻在画布上尝试一番。然而,失败是家常便饭,很多时候,他满怀期待地看着自己尝试后的画面,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不是色彩搭配得怪异,就是笔触太过凌乱,根本无法呈现出他心中所想的四合院的样子。画纸扔了一张又一张,画室的角落里堆满了废弃的画纸,可他还是咬着牙不放弃,一次次地从头再来。
这中间的过程,那叫一个煎熬。苏尘整个人都魔怔了似的,钻进这画里出不来了。他也不管白天黑夜,常常是一画就忘了时间,等到感觉肚子饿了,才发现天都已经黑透了,或者天都亮了好久了。有时候,他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随便啃几口面包,喝几口水,就又接着投入到创作中去了。他也不顾及周围的环境变化,仿佛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他和那幅没完成的画,其他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
周围的朋友来看他,跟他说话,他也是心不在焉的,嘴里嗯嗯啊啊地应付着,眼睛却始终盯着画布,脑子里还在想着该怎么改进画面。家人给他打电话,他也是匆匆说几句就挂了,心思完全沉浸在如何突破绘画的瓶颈上。时间在他这儿,好像都凝固了,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无比漫长,可他却浑然不觉,只是一门心思地和那幅画较着劲。
终于,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日夜的苦熬,苏尘总算是找到了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他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发现用那种厚厚的颜料,一层一层地往上堆,就跟盖房子似的,能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质感。他先是用较厚的颜料打底,把四合院的大致轮廓和主体结构表现出来,让画面有了一种扎实的基础。然后,再在上面一层一层地添加颜料,通过不同颜色的叠加、混合,以及颜料厚度的变化,愣是把四合院那饱经风霜的墙壁画出了一种沧桑厚重的感觉。
从远处看,那墙壁仿佛有着自己的生命力,每一处颜料堆积的纹理,都像是岁月在上面留下的深深浅浅的痕迹,仿佛能听见岁月在上面低语,诉说着四合院多年来经历的风雨故事。走近了看,又能看到颜料之间细微的层次变化,那些隐藏在颜料之下的色彩,偶尔透出来一点,就像是四合院隐藏在时光深处的小秘密,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探寻。
而对于院子里的人,他则采用了一种轻快灵活的笔触,把孩子们的活泼灵动、老人们的悠然自得都刻画得淋漓尽致。他用流畅的线条描绘出孩子们奔跑的姿态,那飞扬的衣角、舞动的手臂,都充满了动感,让人仿佛能听到他们欢快的笑声;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老人们脸上的表情,那微微眯起的眼睛、带着笑意的嘴角,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他们生活的惬意与满足,那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满满的都是生机和活力,让人看着就觉得心里头暖烘烘的。
到了最后,这幅画总算是大功告成了。苏尘站在画前,看着自己的心血,眼泪都差点掉下来。这幅画凝聚了他太多的心血、汗水和情感,每一个细节都像是有生命一般,在跟人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画面上的四合院,美得就像个梦,阳光洒在院子里,光影错落有致,孩子们的欢笑、老人们的闲聊,仿佛都被定格在了这一瞬间,成为了永恒。墙壁的沧桑、花草的生机、人们的生活气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韵味的四合院生活画卷。
等到这幅作品在展览上亮相的时候,好家伙,那场面,就跟热油锅里滴了一滴水,一下子炸开了锅。人们围在画前,里三层外三层的,把那幅画围得水泄不通。大家的眼睛都看直了,目光紧紧地盯着画面,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舍不得挪开视线。嘴里不停地发出惊叹声,有的在赞叹画面的色彩运用得如此巧妙,那种浓烈与淡雅的搭配,既突出了重点,又营造出了和谐的氛围;有的在称赞笔触的细腻与独特,既能把四合院的古老质感表现出来,又能把人物的鲜活展现得如此生动;还有的在感慨这幅画所传达出来的情感,让人看了就仿佛置身于那个四合院中,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生活气息和岁月的韵味。
“这简直是神来之笔啊!”一位资深的艺术评论家忍不住赞叹道,他在艺术圈里可是颇有威望,见过无数的艺术作品,可看到苏尘这幅画,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苏尘这小子,真是个天才画家!”旁边的一位观众附和着说道,他原本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来参观展览的,没想到却被这幅画给吸引住了,对苏尘的绘画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苏尘听着这些个赞美,心里头那股子自豪和满足,就像开了闸的洪水,挡都挡不住。他站在人群中,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他知道,自己这回算是真的拼过来了,把这个天大的挑战给拿下了。这一路走来,有迷茫、有挫败、有挣扎,但最终坚持下来,收获了成功,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艺术创作的魅力与艰辛,也让他对未来的艺术之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那是极为寻常的一天,阳光透过四合院的屋檐,斑驳地洒在地面上。秦淮茹如往常一般,手脚麻利地将家里的活儿拾掇完了,累得微微有些喘气。她寻了个凳子坐下,抬手抹了抹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打算稍作休息,舒缓一下疲惫的身子。
百无聊赖之际,她抬手打开了那台放在角落里的电视机。电视屏幕亮起,光影在有些昏暗的屋子里闪烁,发出轻微的声响,打破了屋内原有的静谧。画面逐渐清晰,正巧播放的是一则关于贫困地区孩子生活困境的报道。
镜头里,那是一片略显荒芜的土地,几间简陋的屋子错落分布着,看着摇摇欲坠,仿佛一阵大风就能将它们吹倒似的。一群孩子出现在画面中,他们身上的衣服打着大大小小的补丁,一块挨着一块,有的补丁的线脚都已经松开,随着寒风的吹拂,线头在风中轻轻晃动。孩子们站在寒风中,身子不自觉地瑟瑟发抖,小脸被冻得通红,嘴唇也有些干裂,却还是紧紧地抿着,试图抵御那刺骨的寒冷。
再看他们的教室,更是破败不堪。墙壁上的泥灰脱落了不少,裸露出里面粗糙的砖石。窗户上的玻璃碎了好几块,冷风毫无阻拦地呼呼往里灌,吹得教室里仅有的几张破旧桌椅上的纸张沙沙作响。而那些孩子们,一双双眼睛却透着别样的光亮,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求,他们直直地盯着镜头,那目光仿佛有着穿透屏幕的力量,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自己的渴望,又仿佛在期待着屏幕这头的人们能伸出援手,给予他们一丝希望。
秦淮茹就这么静静地看着,起初只是随意地瞥着,可渐渐地,她的眼神变得专注起来,眉头也不自觉地皱紧了。她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揪住了,一阵阵地疼,那疼痛的感觉顺着心口蔓延开来,让她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沉重。她怎么也忘不了那些孩子的眼神,那眼神就像刻在了她的心上一般,每看一眼,心里的触动就更深一分。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孩子在寒风中颤抖的身影,还有那满是渴望的目光,当下就暗暗做了决定,无论如何,一定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