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虎皮鱼的李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7章 碳基永乐大典,三国异术:发明开启乱世新局,喜欢虎皮鱼的李鸢,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平行时空大明永乐年间,紫禁城在日光的照耀下,金色琉璃瓦熠熠生辉,朱红色宫墙庄严肃穆,尽显皇家威严。皇城之内,一片忙碌景象,太监们手捧托盘,脚步匆匆地穿梭于宫殿之间,宫女们则在一旁轻声细语地整理着宫务,各司其职。御花园中,奇花异草争奇斗艳,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偶尔传来悠扬的丝竹之声,交织出一幅太平盛世的繁华图景。而在这繁华喧嚣的背后,一场关乎天下知识传承与命运的奇异事件,正悄然拉开帷幕。

朱棣,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太和殿龙椅之上,俯瞰着满朝文武,心中满是对宏图霸业的壮志豪情。他深知,一个伟大的朝代不仅要有强大的武力,更要有灿烂的文化作为支撑。于是,一心想要编纂一部集天下知识之大成的典籍,以彰显大明的文治武功。诏令一下,犹如一声惊雷,在文人墨客、学者大儒之间激起千层浪。无数饱学之士从五湖四海汇聚京城,他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敬畏与对文化传承的热忱,投身于这场浩瀚的文化工程之中。

在那宽敞明亮的编纂大殿内,烛光摇曳,墨香弥漫。学者们日夜伏案,查阅古籍,挥毫泼墨,争论探讨之声不绝于耳。有的眉头紧锁,为一个典故的出处反复斟酌;有的则兴奋地比划着,与旁人分享新发现的知识瑰宝。经过数年的呕心沥血,一部惊世之作——《永乐大典》终于问世。

然而,无人知晓的是,这部《永乐大典》并非普通的书籍。它的文字并非由笔墨书写而成,而是由一种神秘的菌落构成。这些菌落仿若被赋予了神奇的灵性,它们能够自主排列组合,形成各种文字和图案,仿佛被注入了某种智慧。当人们轻轻翻开大典,那由菌落构成的文字仿佛在微微闪烁,似在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这种奇特的构成方式,使得《永乐大典》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它仿佛在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命运的转折。

起初,这些菌落十分稳定,它们所构成的文字清晰明了,为人们传递着丰富的知识。《永乐大典》被小心翼翼地珍藏在皇宫的藏书阁中,成为了皇室的瑰宝,也是大明文化繁荣的象征。藏书阁中,高大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而《永乐大典》被放置在最显眼、最安全的位置,周围还布置了专门的守卫,以防有任何闪失。偶尔,朱棣会下令将大典取出,供朝中的大学士们研读。大学士们身着朝服,怀着敬畏之心,轻轻翻开书页,他们在惊叹于大典内容丰富的同时,也对其独特的构成方式感到好奇不已。他们围坐在一起,仔细观察着那些菌落,试图探寻其中的奥秘,却始终一无所获。

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一些奇怪的现象开始出现。藏书阁的看守们在日常巡查时,逐渐发现大典中的某些文字似乎在自行变化。原本清晰工整的字迹变得模糊不清,就像是被一层迷雾笼罩;而新的图案和符号却在不经意间悄然浮现,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如蜿蜒的蛇形,有的似神秘的符文,让人摸不着头脑。看守们大惊失色,连忙将此事报告给大学士们。大学士们得知后,立刻齐聚藏书阁,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古籍,试图找到类似的记载;又运用各种仪器,对菌落进行观察分析,却始终无法找到原因。这一奇异的现象,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朝廷上下掀起了一阵波澜。

与此同时,朱棣的统治面临着一些挑战。在朝堂之外,一些地方势力对他的政策心怀不满,暗中勾结,策划着反抗。他们在民间散布谣言,蛊惑人心,企图动摇大明的根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朱棣决定采取强硬措施,其中包括一场大规模的焚书行动。他认为,一些书籍中蕴含着对朝廷不利的思想,这些思想如同一颗颗毒瘤,若不及时清除,必将危及大明的江山社稷。

当焚书的命令下达后,整个京城陷入了一片混乱。士兵们手持兵器,挨家挨户地搜寻书籍。他们闯入文人的书房,将珍贵的藏书随意翻检,只要发现被列为禁书的,便毫不留情地收缴。百姓们惊恐万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书籍被夺走,却敢怒而不敢言。很快,大量的书籍被堆积在广场上,形成了一座高高的书山。广场周围,站满了围观的百姓,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无奈和恐惧。而就在这时,一个惊人的变故发生了。那些被堆积起来的书籍中,有一些在之前的传阅过程中沾染了《永乐大典》中的神秘菌落。当火焰点燃这些书籍时,菌落受到高温的刺激,瞬间变得狂暴起来,开始疯狂繁殖和变异。

瞬间,一股黑色的烟雾从燃烧的书籍中升腾而起,如同一条张牙舞爪的黑龙,迅速弥漫在整个京城上空。这股烟雾中充满了变异的菌落,它们如同恶魔一般,随着空气的流动迅速扩散开来。凡是吸入这些菌落的人,都开始出现奇怪的症状。他们的身体变得虚弱无力,双腿发软,仿佛被抽去了筋骨;脑海中不断涌现出各种混乱的知识和记忆,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故事、人物在脑海中交织碰撞,仿佛无数的声音在耳边争吵,让人痛苦不堪。有的人抱着头,在地上痛苦地翻滚;有的人则眼神空洞,口中喃喃自语,说着一些旁人听不懂的话语。

这种症状迅速蔓延,如同一场可怕的瘟疫,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整个京城。百姓们惊恐万分,纷纷紧闭家门,用布堵住门窗的缝隙,试图躲避这场灾难。然而,菌落的传播速度极快,根本无法阻挡。它们如同无孔不入的幽灵,顺着门缝、窗缝钻进人们的家中。大街小巷中,到处都是痛苦呻吟的人们,医院里人满为患,医生们面对这种怪异的病症,个个束手无策。他们尝试了各种药方,针灸、汤药齐上,却都无济于事。

朱棣得知此事后,大惊失色。他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手中的茶杯重重地摔在地上。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焚书之举竟然引发了如此可怕的后果。他立即召集朝中的大臣和学者,在太和殿商讨应对之策。大臣们纷纷赶来,他们神色慌张,面面相觑。朝堂之上,一片寂静,谁也没有见过如此怪异的现象,一时之间,竟想不出任何有效的解决办法。有的大臣提议请道士做法,祈求上苍庇佑;有的则建议大赦天下,以平息天怒。但这些建议都被朱棣一一否决。

就在众人陷入绝望之时,一位名叫徐清的年轻学者站了出来。徐清自幼对奇闻异事和神秘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身材清瘦,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与智慧。他曾在民间游历,走过山川湖海,见识过许多奇特的事物。他向朱棣进言,称这场灾难或许与《永乐大典》中的神秘菌落有关,只有找到控制这些菌落的方法,才能阻止瘟疫的蔓延。朱棣听后,觉得徐清的话有几分道理,便下令让他负责调查此事,并调拨了一批人力、物力供他调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成天勾栏听曲,你管这叫海军?

杨杨爱看书

重生:保送清北,我让校花震惊了

追着落日看银河

血落之城

吃巧克力打喷嚏喷一身

抓鬼安保公司

弃之必履

官途医道

九月星河

不朽僵王

那个王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