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长阳的离别
周末在家吃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章 长阳的离别,好好好再打压我就真造反给你看,周末在家吃火,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看到坐在床边睡着了的徐巧,他的心中满是感动和愧疚。他轻轻地将徐巧抱到床上,为她盖好被子,然后起身走出房间。
客栈的院子里,欧阳羽已经早早地起来,正在看书。他看到周桐,微微一笑:“昨晚喝了不少吧,头疼吗?”周桐苦笑着点了点头:“师兄,这次确实是有些放纵了。”
周桐走上前去,恭敬行礼“师兄,今日一别,真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这一路走来,多亏有您照应,若不是您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提点,我怕是要出尽洋相,犯下大错。这份恩情,我周桐铭记在心,没齿难忘。”说着,周桐微微低头,抱拳作揖,行了一礼。
欧阳羽赶忙放下书本,起身扶住周桐,眼眶微红,声音略带哽咽:“师弟,你这是做什么?你我师兄弟一场,本就该相互扶持。如今各自踏上新途,我心中满是不舍。”
他顿了顿,拍了拍周桐的肩膀,接着说道,“你回桃城,虽说是遂了你的心愿,但那也是一方天地,百姓民生全系于你手,责任重于泰山。琐事繁杂,难免会有棘手难题,你切莫独自扛着,回去之后和陶老一起商议,要是遇上难处,只管派人给我送信,我在京城,或多或少能帮衬一二。”
周桐抬起头,目光坚定:“师兄放心,我定当不负所托。桃城百姓待我不薄,我必以真心换真心,为他们谋福祉。只是这朝堂风云变幻,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您身处其中,如履薄冰。往后行事,还望您万事小心,步步为营。我知晓您才略过人,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欧阳羽微微点头,目光望向远方:“我明白,师弟。这朝堂既是施展抱负之地,亦是暗流涌动的险滩。但为兄既已应下陛下旨意,便会倾尽所能,为这大顺江山、为百姓出一份力。只盼有朝一日,你我能再聚首,共话往昔,畅谈天下。”
两人正说着,赵宇也走了过来,他的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精神看起来还不错。“贤侄,昨晚睡得可好?”赵宇问道。
周桐笑着回答:“赵叔,睡了一觉,好多了。您呢?”
赵宇哈哈一笑:“我这把老骨头还撑得住。今日一别,不知啥时候才能再见。你要记住我说的话,照顾好兄弟们。”
周桐心中一暖,说道:“赵叔,我一定不会忘记。您在京城也要保重身体,若是有啥难处,一定要告诉我。”
这时,徐巧也醒了过来,她走出房间,看到周桐等人在院子里说话,便走了过去。“桐哥哥,你怎么不多睡一会儿?”徐巧关切地问道。
周桐走到徐巧身边,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巧儿,我没事了。今日我们就要出发了,你准备好了吗?”
徐巧微笑着点了点头:“嗯,我准备好了。”
周桐心中感动,他握住徐巧的手,转身对欧阳羽和赵宇说:“师兄,赵叔,那我们就先走了。你们多多保重!”
客栈的院子里,众人依依惜别。老王早已将马车备好,停在客栈门口,车辕擦得锃亮。
他看到众人出来,忙迎上前,先朝着欧阳羽拱手,脸上带着几分熟稔的笑意:“欧阳老弟,这往后啊,可不能好好再下一盘了。咱虽说身份有别,可打从心底里敬重你那份学识和智谋,跟你唠嗑,我这老头子也跟着长了不少见识。”
接着,老王转向赵宇,微微弯腰行礼:“赵将军,您这一走,京城可就多了一份守护之力。您放心去,兄弟们在玉泉山有少爷照料,指定差不了事儿。”
老王又搓了搓手,神色间有些落寞:“唉,这一路同行,有各位相伴,我这心里踏实得很。如今要分别了,往后在这客栈进进出出,再也看不到各位熟悉的面容,还真有点空落落的。”他微微仰头。”
欧阳羽和赵宇点了点,眼中满是不舍。“一路顺风!”他们说道。
老王连连摆手,脸上挤出笑容:“行嘞,咱们也快上路吧,趁着天色尚早,一路顺风呐!”
周桐点头致谢,扶着徐巧上了马车,又朝欧阳羽和赵宇拱手作别。
老王一挥马鞭,马车缓缓启动,车轮辘辘转动,载着周桐和徐巧,还有他们未卜的前程,渐渐远去。欧阳羽和赵宇站在原地,望着马车消失的方向,久久未动,直到那扬起的尘土落定,他们才转身,各自迈向新的使命。
皇宫内,御书房中静谧非常,唯有香炉中袅袅升起的青烟。沈渊身着龙袍,正坐在书桌后翻阅奏章。
沈太白身着一袭紫袍,稳步走入御书房,见礼过后,便开口问道:“陛下,臣弟有一事不明,为何您不让那周桐留在京城?
臣弟观此人,在钰门关之战中表现英勇,又诗文出众,才情斐然,实乃不可多得之才,留在京城,必能为朝堂所用,为陛下分忧。”沈太白微微抬头,目光中满是疑惑与不解。
沈渊搁下手中奏章,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无的笑意,抬眸看向沈太白,缓缓开口道:“四弟啊,你且看他,心心念念着家中女子,被儿女情长绊住了脚步。
一个男人,若连自己的心思都不能全然放在朝堂大事之上,即便有才,又能有何大作为?”。
沈太白微微皱眉,似欲争辩,却又听沈渊继续说道:“他一心想往外跑,回那桃城去过逍遥日子,强留他在京城,他的心不在这儿,做事也只会敷衍了事,反倒误了朕的大事。
倒不如让他从哪来回哪去,回他的桃城。朕且给他个一官半职,看看他到底有几分能耐。”沈渊站起身来,负手踱步至窗前,目光透过窗棂,望向远方。
沈太白若有所思,轻声道:“陛下圣明,臣弟明白了。只是如此一来,莫要错失了人才才好。”
沈渊微微摇头,轻笑一声:“朕自然知晓轻重。过个一年两年,朕自会派人去瞧瞧他把那桃城管理得如何。若他果真有治理之才,能让桃城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到那时,再将他召回京城,委以重任也不迟。
朕用人,向来是唯才是举,绝不埋没任何一个能为我大顺效力之人。”沈渊的眼神中透着几分笃定与期许,他深知,这江山社稷的稳固,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如何用人、驭人,更是身为帝王的必修之术。
沈太白拱手行礼,应道:“陛下高瞻远瞩,臣弟佩服。”
沈渊微微点头,挥了挥手:“你且退下吧,朕还有诸多奏章要批阅。”
沈太白告退之后,沈渊又重新坐回书桌后,目光再次落回奏章之上,只是这一轮,他的心中多了几分对未来的思量。
那远在桃城的周桐,究竟能否在一方水土之上干出一番作为,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